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用崭新的视角演绎红色经典——话剧《红岩魂》观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4日16:31 来源:文艺报 袁雅琴

  看完话剧《红岩魂》之后,心中仍满怀惦念,思考关于信仰与忠诚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充分的理由。红色经典再次呈现,艺术魅力再度焕发,让人耳目一新、震撼无比。

  关于红岩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小说、电视、电影、话剧一直不断,一直是改编的热门。观赏之前,还有些许的担忧,怕老戏重看,故事依旧。但话剧《红岩魂》却在改编与颠覆之间找到了最完美最恰当的契合点,从形式到内容用崭新的视角再度演绎红色经典,唤起人们对理想和信仰的关注和追寻,这种探索无疑是一种用生命书写的诗章,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成功。尤其突出的是,全剧没有对人物进行脸谱化的描写,而是回归人性本身,让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提升了人物形象的内涵与故事的深度。

  《红岩魂》以敌人24小时的屠杀准备与狱中革命党人同时进行的24小时越狱准备为事件切入点,讲述重庆解放前夕,在渣滓洞与白公馆监狱正酝酿着国民党撤退前的清扫性大屠杀。1949年11月27日凌晨,政治犯们已经得到秘密消息, 24小时后敌人将要进行毁灭性的屠杀,而我解放军将于29日发动总攻。在这种情势下,大家积极组织着越狱准备自救。但在越狱马上就要开始的时候,狱中领导突然得知敌人要对重庆进行爆破,必须将这个消息及时带出监狱。为保护山城百姓,必须放弃越狱,牺牲自己。

  记得50年前的小说《红岩》发表之后,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这些先烈的形象频频闪亮在舞台银幕,激励了许多人的青春。但话剧《红岩魂》既以小说为蓝本,又不拘泥于故事本身,思路和形式更加新颖开阔,形式更加自由灵动。该剧立体化地推进故事,以“行刑前24小时”为行动线,结合人物情感、大时代背景发展,将观众带进如火的岁月中,分享江姐与小萝卜头之间以及与各自亲人的心灵对话。剧中,江姐和小萝卜头并不作为主要人物出现,而是作为灵魂性的人物引人思考。虽然她们已不在人世,但观众却看到她们忽隐忽现的身影,用真情的诉说表达与革命同在的情怀。江姐和小萝卜头的对话直拨心弦,是如此亲切而又温暖,共鸣之处感到一阵辛酸,沉重之余感到一缕温情。应该说这就是剧中的“红岩魂”。

  看《红岩》,观众不会忘记,其中如歌如泣的绣红旗场面,然而此次有意让观众“失落”,经典的场景不在眼前,而是让光分明暗,流动的铁架构建监狱内外,出奇制胜,别有意境。沉重的铁门碰撞,那轰鸣声撞击观众心灵,背景画面上的蓝天白云预示着美好的明天。舞台很美,音乐很妙,多媒体的运用让现实黑暗的惨烈与抒情的诗意得以自然结合,人物精神世界因此也变得充盈而润泽。

  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谢幕时刻,舞台缓缓出现当年在渣滓洞牺牲的革命先烈群像,演员们郑重地向先烈鞠躬,观众动容,掌声不息,这便是全剧凝魂聚气的魅力所在,这便是向红岩精神致以崇高的敬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