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古今至文多血泪——获奖感言·答读者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2日10: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阎 纲

  我的散文《孤魂无主》获奖,殊感意外。非常感谢,鞠躬!

  我常说:“古今至文多血泪,散文尤甚。”不受感动不写,人云亦云不写,不能自由想象不写,散文“不找我”,不写。

  牛汉说,散文是“诗的散步”,这话经典。凝练又洒脱,散漫又含蓄,骨子里有火,并非一味的软绵绵。

  亲情最动人,例如,写母亲,名篇何其多也!自己流着泪写的,读者不一定流泪;连自己都不被感动的,读者当然无动于衷。

  须有传神的感悟和深邃的细节支持。你能忘记阿Q画圆圈、孙犁视《孙犁文集》为“我的骨灰盒”、吴冠中老两口暮年在楼下磨印章吗?所以我也常说:“艺术细节是魔鬼。”

  难得一副好笔墨。《我吻女儿的前额》获冰心散文奖,林非先生向我祝贺,同时忠言相告:“最后一段多余。”中肯!未脱尽评论腔,这叫我伤心。笔头枯瘦,不水灵,急也没用。有时拉得很长,西人有言:你要存心折磨人,你就把话说尽。

  我是见贤思齐,对自己的作品很少有满意的。《孤魂无主》倾注了淡淡的又浓浓的感情,它获奖,我很高兴。

  我受到鼓励,衷心感谢各位评委!

  以上是我的获奖感言。随之,《北京文学》杂志又就我获奖,组织了答读者问,我整理如下:

  一、祝贺阎老师荣获“第六届老舍散文奖”!《孤魂无主》名列本届获奖作品榜首,而您也是本届获奖作者中年龄最长者,似乎印证着一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您对此怎么看?

  答:姜还是老的辣,人,未必,“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家也一样,火辣辣的诗文大多喷薄于年轻的狂飙时期。郭沫若二十七岁发表《凤凰涅槃》。鲁迅二十四岁发表《摩罗诗力说》,三十七岁开始“呐喊”,写出《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张天翼说,现代文学还在续写阿Q,我想,当代文学也还在续写孔乙己。我早就想写我儿时的孔乙己,但直到七八十岁的今天,才写出他的后代《孤魂无主》:

  三伯死了,他的那个社会也死了,我原谅三伯了。他有他的活法:自食其力,与世无争,保有自我的一席自由的空间;也有安全感,莫谈国是,和孔乙己一样“从不拖欠”,你官府管不着,不担心“偷书不算偷”结果被人打折一条腿。

  技巧倒是老练了些,但不够“飙”了。

  本届获奖的作者中,那么多生气勃勃的年轻人,我很高兴!

  作家的代表作大多出自青壮年,越老越难超越。

  二、纵观小说和诗歌创作,年富力强的的年轻作者似乎更多、更好一些,那么散文创作是否年长者更有优势?

  答:那倒是!我说过“散文是老年”,因为散文追忆、缅怀、恋土、怀旧、伤逝。按铁凝的说法,人类尚存惦念,所以人类有散文。惦念别人和被人惦念,都是美好的情愫。惦念,长者最擅此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越活越明白,加之文笔老辣,所以受人喜爱,成为人生的一部活《春秋》。所以,比我们早觉悟二十多年的顾准,不承认“终极理想”,推崇“从诗到散文”——“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很值得体味。上世纪八十年代巴金的五卷本《随想录》出版, 九十年代一批深谙世情的老作家张中行、季羡林、金克木等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老来尚有疏狂志,干戚犹能舞不休?”散文随笔大行其道。

  然而,散文的骨子里有火,小伙子同样有刻骨铭心的社会体验。年轻人,火力壮,初生牛犊不怕虎,锐气十足,时有惊人的佳作问世,老作家不一定写得出来,例如张承志、史铁生、王小波等等。

  三、像您这种年龄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您却仍在孜孜不倦写作,不觉得写作苦吗?文学对您意味着什么?

  答:的确很苦。我写散文是因为散文找我。母亲在悲苦的深渊里离世,我陷入巨大的痛苦和刻骨的反省之中,散文来叩门,我写了《我的母亲阎张氏》;女儿与死神坦然周旋,生离死别,那痛苦而镇定的神态令人灵魂战栗,我想她,散文又来叩门,我写了《我吻女儿的前额》。为了忘却心仪的英魂,我历时三年,写出《文网·世情·人心——阎纲自述》,掉了几斤肉。为了惦念,也为了忘却,更为了报恩,我时断时续,撰写《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十二万字,历时七八个年头,又掉肉。已经皮包骨头了。

  “文学对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既真、且善、又美的艺术自觉。李大钊,三十八;瞿秋白,三十六;德劭如鲁迅,五十五。我还活着。只要天假以年,我要用散文敬畏天地,用血泪浇灌苦参,一瓣心香,献给自己崇敬的那些人。

  再重复一遍:“古今至文多血泪,散文尤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