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优游靖港(乔宗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31日09:16 来源:人民日报 乔宗玉

  淡淡的阳光映射得我和同学维维“人到中年”的脸,好似那成熟的火晶柿子红扑扑的,又透着光亮。维维驾着车,拉我去长沙近郊的靖港古镇,对路途不熟悉的我们在立交桥上会错了路标,放弃了标准国道,沿着江边一条小路,满眼采砂场的粉尘,一路颠簸,才开到靖港的东门。

  因为不是节假日,靖港终于有了古镇该有的宁静、幽清。徽派建筑的翘檐、木板阁楼、雕花的窗棂、青瓦顶、麻石路……墙角拐弯处,三两青年安静地写生,这大约便是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最好的注释。

  以我过去去凤凰、周庄、丽江这些古城古镇的经验,靖港的风景算不上“惊艳”。某种程度上,靖港像微缩版凤凰,绿水乌船,“小楼昨夜又东风”……我和维维穿行在老街上,一会儿看看老房子,一会儿尝尝小吃,优哉游哉。我笑着对维维说:“如果这儿天天如此清静,我倒不妨得闲在此住几日……”“这倒是好主意。”维维赞同我的想法。

  锄禾源所展的农具,虽然已经远离了许多人的生活,可那蓑衣、石磨总能让人想起那些清新的田园诗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宁乡会馆,在这旅游的淡季里,显得格外古雅。古戏楼下,几张宽敞的黄藤椅,似乎还在诉说着往日的喧嚣。我和维维都是喜静之人,一人坐一张藤椅,望着空荡荡的戏楼,感叹世事如烟。

  “这儿会演什么戏呢?”维维问。

  “约摸是花鼓戏、湘剧吧,湖南人爱看。这条街上有银号、商铺、旅馆、码头,可见晚清时经济已经很发达。正由于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人们才会有精神追求,所以就会有戏楼。看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往往就看那里有没有戏院了。”我略一思忖,说道。

  “确实是这样。”维维点点头。

  靖港当街的铺子,有的现场制作姜糖、小花片,我佩服店员能把一缕麻绳一样的姜糖拧得柔韧顺滑,他那手臂倒转的姿态,如游龙起伏,充满了力度美。我敢说,靖港的小花片算得上一流,薄如蝉翼、清脆无比,我不知是该夸赞店员切片的功夫,还是惊叹他炸片的功夫。

  快走到西门时,我们看到一家手工秤店。老师傅在那里认真地磨制秤杆。我说:“维维,你女儿估计都不认识这样的木秤,因为她出生的时候,电子秤已经普及了。”“是啊。她估计还以为这是筷子……”我对这种慢节拍的手工劳动极有兴趣,我甚至觉得如果能这样慢悠悠地过一世,也挺好的。“有一门技艺,从容不迫地生活,是最幸福的。”我对维维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