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高凯:慢慢的梅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8日10:16 来源:光明日报 高 凯

  枝头上绽放着梅花的梅州,一直是我心头上一个放不下的向往。

  “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让我最初记住梅州这个地方的就是这句央视节目中的旅游广告词。繁忙、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对梅州广而告之的“慢生活”境界充满了遐想:是那种慢悠悠的节奏么,像电影里常见的用于叙事和抒情的慢镜头,让人沉重的身子像飘起来一样美妙惬意!

  真是心想事成,第十一届全国文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壬辰年岁末花落梅州,让我得以领略到了梅州“慢生活”的种种风情和深层内涵。

  梅州,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梅花之国。我去时已非梅花绽放之时,但“以曲为美”的梅树随处可见,或林或行或株,还是能让人想象得到红梅花儿盛开的妖娆景致。甚至,不是夸张,所到之处还能闻到梅花败去或将开的淡香。作为全球中国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客都梅州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积淀。小小的梅州,辛亥革命以来竟然出了25位两院院士、250多名大学校长、470多名将军;现当代的中国文化大家,除林风眠和黄遵宪之外,还能列出长长的一串,诸如宋湘、丘逢甲、张资平、李金发、黄药眠、罗香林、冯宪章、蒲风、白危、楼栖、杜埃、碧野、陈国凯等等,可谓灿若星斗。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梅州乃至国家何其巨大的软实力!

  因为心中充满了惊奇和敬意,在接下来几天的游览中,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轻了、慢了。踏桥溪古韵,听雁鸣湖,品雁南飞茶园,阅归读公园,一路悠然自得的梅州人让我羡慕不已。几天的慢走,让我对梅州人的“慢生活”理念有了一个肤浅的猜想:也许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自豪、自信和自觉,而使这一代梅州人对自己的过去生出无限的眷顾,以至于一步三回头刻意放慢了生活的脚步;他们欣逢盛世,与自己的前辈相遇在今天并相约慢步走向自己的明天。

  其实,客家人一直在做的就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守护。福建的龙岩、江西的赣州和广东的梅州,中国的三大客家人聚集地我都造访过了,而此前一些模糊的问题,也终于在梅州日渐清晰。比如,何为客家人;比如,客家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客家人文献里出现频率最多的两个词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这是对客家人历史命运的概括,也是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涵。所谓客家人,其实就是因逃离或奔走而背井离乡的汉族人。作家、画家廖红球在《客都客家文学选粹》序言中如是说:“山为主,故我为客。客自中原来,作客他乡,并以之为家者,即谓客家。”作为迁徙而来的异乡人,只能择山地而栖以求自安,这不难理解。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客家人因命运的安排而在他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最后“反客为主”,把异乡变成故乡,做了一方水土的主人,怎么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客家”身份?关于这个问题,几位当地客家人给我的回答是:客家人总是忘不了自己原来的故乡,在不是故乡的土地上总是以客自居。廖红球是老朋友了,他出生于梅州兴宁县,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但谈及他的身世,他说他的父亲是由福建龙岩而来,而他的父亲的父亲又是甘肃武威市人。说来说去,他居然和我成了甘肃老乡。当我问及同一个问题时,他还说到了另外一层意思:为了团结。五湖四海的客家人,因为相似的命运和相同的精神而在同一个文化身份之下抱在了一起,在书写着自己这一群人史诗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创造着灿烂的文化。

  梅州正是看到了这巨大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与众不同的是,在一个涛走云飞急剧变革的时代,梅州创造性地提出了“享受慢生活”的目标。当然,这慢节奏并不是政府对自己的低要求,而是对人民幸福更多的期许和更高的追求。这“慢生活”也不是落后于人的生活,而是一种休养生息的幸福日子。梅州无疑已深刻地认识到,以前那种运动群众、劳民伤财的政府作为应该休矣。在梅州,“享受慢生活”似乎从上到下已深入人心,它不只是当地的旅游广告词,也是梅州人自己的生活主张。

  与往常出门一样,此次梅州之行我同样带来了速写本。我边走边画,感觉甚好。我叮咛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多待一会,多画一些,接接地气,好好享受美丽、幸福的梅州。

  归来后我老在想,无缘做一个梅州人,那就还是做一个兰州人吧,梅花和兰花都风雅,只要自己慢慢地慢慢地去欣赏,同样也能幸福如意。

  是为梅州慢记,而非梅州漫记也。

  高凯 诗人,甘肃省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现居兰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