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余华: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6日14:58 来源:广州日报 张丹
昨天,余华如约与宋静见面,并带来了他的作品《活着》。昨天(20日),余华如约与宋静见面,并带来了他的作品《活着》。
余华的到来,给了宋静更多活下去的勇气。  中新社发余华的到来,给了宋静更多活下去的勇气。  中新社发
余华向宋静捐款10万元,称“这是我和家人的一点心意”。余华向宋静捐款10万元,称“这是我和家人的一点心意”。
余华向宋静捐款10万元,称“这是我和家人的一点心意”。余华向宋静捐款10万元,称“这是我和家人的一点心意”。

  成都白血病女孩北京圆梦与余华见面 追问“活着”的意义

  昨天(20日)的北京寒气袭人,但在北大人民医院附近某酒店的一间客房里却暖流涌动。21岁的成都女孩宋静,带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激励她“活着”的著名作家、小说《活着》的作者余华。下午2时20分,余华如约来到了宋静落脚的酒店,与宋静见面。

  面对宋静的追问: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余华说,活着本身就是意义。这个被网友称作“冬天最温暖约定”的兑现,温暖了所有人的心。文/图 记者张丹(署名除外)

  昨天(20日)下午2时20分,著名作家余华如约来到酒店与宋静见面,并带来了他的1993年初版《活着》和在台湾出版的《活着》20周年纪念版,鼓励她能够坚强地“活着”。

  与此同时,余华还将自己与家人的“心意”10万元打到了宋静母亲的账户,并告诉宋静,她的任务就是配合治疗,努力活着,钱的问题不是她应该担心的。

  至此,宋静母亲的“寻人启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终于为女儿找到了她有生之年想见一眼的那个人。

  大学刚毕业罹患白血病

  去年8月,刚从成都大学医护学院高护专业毕业的宋静,顺利考取了护士证,但还来不及去注册,就因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并被诊断为“白血病”。

  宋静说,从小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供她上学,母亲当过保姆、卖过水果,在街边卖过卤菜,也在酒店当过服务员。本来想着大学毕业后,可以回报母亲了,哪知病魔将一切彻底击碎。

  病情确诊后,伴随而来的是一次次化疗,宋静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我可能不能参加你的婚礼了”,“我可能再也不能陪你逛街了”。宋静类似于“遗言”的感慨,令闺蜜钟林言很不安,于是她特意给宋静带去了几本书,《活着》、《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不抱怨的世界》 ,希望她能够坚强地活下去。

  宋静告诉记者,正是《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那种“活着”的愿望,深深激励了她。只有活着,才能有实现其他愿望的可能。

  不过,在一次治疗之后,宋静想起高昂的医药费和高筑的债台,认为自己可能很难撑过去了,她告诉母亲,“生前希望能够见一见余华叔叔。”

  母亲发“寻人启事”找余华

  于是,坚强的母亲宋绍欧为了女儿,开始了“寻找余华”的旅程。12月11日下午,在成都金牛区土桥全兴路的街边,一幅高1.5米的“寻人启事”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上面写着“白血病女孩想见著名作家余华”。宋绍欧手拿一叠“寻人启事”,眼里含着泪水,一边散发一边说:“我女儿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我想帮她实现这个心愿,请大家帮帮忙。”

  12月12日,在媒体和网友的帮助下,短短一天不到,宋静便寻找到了余华,当天傍晚,宋静与余华通上了电话,余华希望宋静尽快来北京治疗,并许下“我们北京见”的约定。

  昨日(20日)下午,面对宋静的追问“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

  余华说,活着其实是生命对你的要求,生命要求你承担这样的责任。生对于我而言,只是生命所要求的,我是在完成它的责任。

  余华认为,《活着》书中的主人公徐福贵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任何其他任何事物而活着。他勉励宋静,你已经九次化疗,已经很坚强了,结果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宋静露出笑脸说,这本书是我的幸运之书,我也希望能继续“活着”。

  对话宋静

  《活着》给了我力量

  记者:见到余华,给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宋静:余华叔叔并没有他的文字那么“冷”,反而是非常贴心,非常平易近人的。在我来北京之前,他还专门发短信提醒我,北京的天气比较冷,让其注意保暖。他还说,来到北京会送《活着》给我,费用的问题先不用担心。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坚定地“活着”?

  宋静:《活着》这本书给了我力量,家人和朋友也都希望我活着。尽管负担很重,但是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治疗,不但四处去借医药费,还告诉我说,她就是乞讨去要钱、去卖肾,也要让我活下去。

  记者:在你身体恢复了之后,你有没有什么计划?

  宋静:我是第一次来北京,感觉什么都大,房子大、楼大,车多、人也多。我希望能够在恢复之后,让余华叔叔做导游,带我去看看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回到成都后,好好的工作,回报妈妈和那些关心我的人。

  对话余华

  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记者:您是否想到过一本书能够给人带来过如此大的能量?

  余华:我没想到这本书能给宋静这么大鼓励与支持。其实是书中的人物给他们带去力量,作家把作品完成之后,每个作者在阅读中读到什么,都是不一样,每个读者都在用阅读来续写这一本书。

  记者:之前,您是否遇到过类似宋静这样的读者?

  余华:遇到过,只不过他们的情况和宋静类似但不相同。说《活着》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力量。

  记者: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观念是宣扬“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是消极的,您怎样看?

  余华:我们这代很多人经历苦难,但是他们都在坚强活着。张艺谋将《活着》改编成了电影,他把皮影戏放进去的时候,一直把握这个分寸,我觉得他与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片中主角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下去,而不是为任何其他的东西。

  记者:如果今后还有读者通过书获得了力量,想和您见面,您会拒绝么?

  余华:当然不会。社会上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帮助“宋静”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人的力量,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去帮助他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