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莫言:将诺贝尔文学奖搬回中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6日10:51 来源:法治周末

  2012年10月11日,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无疑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当日瑞典时间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举世瞩目的一个答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这个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和中国口述文学传统相结合手法描写中国当代乡村生活的作家,一夜之间,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明星。

  这是中国本土作家第一次获得诺奖。一时间,甚至包括莫言领奖准备的燕尾服、西装、唐装、中山装和休闲装,都成了媒体追捧的热点。

  就在瑞典文学院宣布结果的当晚,中国有许多读者前往北京图书大厦连夜排队购书,次日早上还不到10时,北京图书大厦二层300余册莫言图书全部售罄。

  在瑞典起印1000本的《红土地》、《大蒜民谣》卖了10年都没卖完,开奖之后,也全部售光。

  莫言其人

  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位中国作协副主席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他本人则“狂喜并惶恐”着。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

  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迄今为止,莫言有4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除《红高粱家族》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但在西方被提及最多的,仍是他亮相海外的“处女作”《红高粱家族》。这部以谷物与酒精的关系为入口的小说,更容易勾起西方读者、书评人的想象。

  在《纽约客》的评论中,莫言被拿来与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相提并论,不仅因为这个美洲人曾被奉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更因为《红高粱家族》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想到了有浓重民俗神话色彩的政治控诉小说《玉米人》。

  诺奖情结

  中国籍作家在与诺贝尔文学奖108次擦肩而过之后,莫言终于摘取了这一桂冠。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莫言,通过此举瑞典科学院认可了中国的作家。“没有人像莫言那样打动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说。

  得奖缘由是:“通过混合奇想和实际,透视历史和社会。莫言创造的世界令人回想到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笔下世界的错综复杂,同时也结合了旧中国文学和口语传统。”

  中国文学爱好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因此成了诺贝尔情结。得到诺奖被认为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次公投,也是世界范围内权威的一个证明。

  莫言的得奖对中国有重大意义,它认可了在艰难环境中写作并成为作家的一生,并且希望它能够改变有些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偏执。

  从鲁迅、郁达夫的“中国文学世界化”,到上世纪80年代“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理念,许多人的文学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莫言获奖标志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正发生从感兴趣、关注到肯定的转变。”有专家如是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