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新华网郑州12月24日专电(记者刘伟)截至23日,贺岁喜剧《泰囧》的票房突破6亿元大关,完胜冯小刚斥资2.1亿元打造的史诗灾难片《1942》,国产喜剧一片欢腾的背后却隐藏着我们民族文化自觉欠缺的现实隐忧。
无疑,在今年贺岁档喜剧偏少、国产喜剧票房不佳的前提下,《泰囧》具备了一切成为“黑马”的元素:“亲民”的笑料、讨喜的题材、精准的人物定位。尽管比之当年《疯狂的石头》,它的笑料仍显拼凑、叙事技巧一般、故事又不够严谨,但仍不失为情侣约会、阖家欢乐的一道“开心大餐”。
相比之下,《1942》则显得沉重、冷静。电影完整地还原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省的饥荒历史,通过独立客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矛盾,揭露了人性的黑暗,开中国史诗灾难片之先河。虽然有影评人批评《1942》对灾难的微观描述欠缺,但其深刻性在于影片映射了70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郑州市几家规模较大的影城,发现一些观众是抱着重读历史的心态走进影院看《1942》的,但更多的观众表示如果不是讲述河南发生的事儿,他们更愿意看《泰囧》。
《1942》的票房未达预期,只能说明国人的文化自觉仍然欠缺。无论《泰囧》如何卖座,再多的极简主义喜剧也难敌一部民族史诗的社会意义。我们需要爆米花,也需要治病驱邪的苦口良药。重读70年前的历史对于更好地思考我们这个民族今日的问题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