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喜剧力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5日14:47 来源:文艺报 涤 非

  古今中外的喜剧创作,无论以何种文艺形式出现,似乎都具有某种天然的双面属性:一方面,它很容易受到轻视,总比悲剧、正剧等严肃题材少了些分 量;另一方面,却也颇受欢迎,尤其是对普通大众而言。当笔者看过徐峥的导演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之后,对这一判断感受尤为强烈。

  《泰囧》的故事非常简单,人物关系也并不复杂。两个反目成仇的好友徐朗(徐峥饰)和高博(黄渤饰),为了利益之争来到了泰国。由于一个陌生旅客 王宝(王宝强饰)的卷入,使得事情不断地向滑稽、荒诞的方向发展。影片中,徐朗是典型的成功商业人士,在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潜藏着几分精明、冷酷和勃勃野 心;而王宝则是憨厚善良,几乎没有任何心机。但看起来事业有成的前者生活并不幸福,反倒是卖“葱花饼”的后者过得简单而快乐。至于高博,则可以说是有点内 心险恶,为了达到目的,几乎可以不择手段。三个各怀目的的人在特定的情境下搅在了一起,挣不脱也甩不掉。性格、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引发各种误会、巧 合、冲突、碰撞,不仅使剧情激烈、火爆,而且令观者开怀不已。

  从目前的市场和口碑反馈看,《泰囧》赢得了不俗的反响,创下了多个国产电影的观影记录。回到创作本身,它带给我们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对喜剧技巧的灵活运用,而这也是其成功的秘诀所在。

  首先是放大。比如,现实生活里,处处可见一些性格上的“直肠子”人,但能达到片中王宝那种程度并且总是可以带来喜剧效果的例子,恐怕很难找到。将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放大到极致后再整合在一起,正是该片巧妙的艺术手段。

  其次是嘲弄与调侃。精明的徐朗面对憨直的王宝,却屡屡处于窘迫的境地,最后只能以“习惯了”来自嘲,这是对“聪明”与“愚笨”的调侃。费尽心机 的高博,总是在即将得手的时候,又一次遭遇失败,这是对“欲望”的嘲讽。尽管影片最终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尾,但此前那种对人性的深入观察与喜剧式的剖析, 才真正是引人瞩目的亮点。

  再次是误会与巧合。在喜剧中,误会和巧合是传统而经典的技法,但用得恰到好处,也并非一件易事。该片中,有关“戴绿帽子”的误解与歧见,不仅有 水到渠成的自然与流畅,而且让人物十分贴切地进入了某种“喜剧化”的氛围之中。而各种巧合的穿插出现,更是让影片的喜剧效果凸显,成为推动情节演进的重要 引擎。如徐朗多次想摆脱王宝,但在不同的场合,王宝又巧遇徐朗,成为麻烦的制造者和化解者,直至最终“成就”了两人“泰国传奇”组合的愿望。此外,诸如打 斗、对白、追逐这些常见的电影元素,也在许多时候,成为了“喜剧式”叙述的重要手段。

  该片的成功也离不开对主流价值观的明确和引导上。在剧情的快速进展与人物接连不断的窘境中,道德判断从未停止。人类的“贪婪”、“狡诈”和“自 私”,在一次次笑声中,被一次又一次地嘲弄和讥讽;而对于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真诚沟通和相互帮助,则总是寄予了赞美与同情。于是,每一次的困窘,实际上都是 某种道德力量的聚集和积累。徐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懂得了真情的可贵以及亲情的重要;而王宝的纯真、朴素,在不知不觉中,同样具有了某种引人瞩目的正能 量。不过,与影片对负能量极尽嘲讽之能事相对比,有关正能量的表现,则多少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比如,关于徐朗的转变,关于大团圆的结尾,等等。

  再次回到开篇时的判断上。就《泰囧》而言,其思想的辨析的确并没有达到某种可以命名为“深刻”的高度,但它的幽默、嘲讽与生动却显然具备了给人 以深刻印象的艺术效果。其实,如果我们暂时放下一些理论上的条条框框,而诉诸于直觉体验,也许更容易接近审美的本质。如此,那些银幕下连绵起伏的笑声以及 留给人们的思考,就真正应该是喜剧力量之所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