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张艳荣:定点生活,使我更有信心达到更高标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4日14:43

  定点辽河油田生活总结

  张艳荣

  盘锦是辽河入海口,辽河和渤海在河口撞击、澎湃,于是便有了湿地之都,鸟类的天堂。丹顶鹤在红海滩繁衍生息,带着妩媚和婀娜展翅飞翔在盘锦的上空。盘锦境内大小河流二十一条,这块土地像一片飘在水上的绿叶,叶脉是河流。芦苇荡、红海滩、丹顶鹤、黑嘴鸥点缀其中,如一幅湿地油画,徐徐展开,引人遐想。而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最大的亮点要数坐落着的中国第三大油气田—辽河油田。我将要写的这部长篇小说《辽河悠悠》中,今天的这些湿地美景却是当年辽河油田人艰苦创业的“绊脚石”。大型机器由于沼泽无法运输,只能肩扛手推。潮起潮落,稍有不慎仪器设备和工人就被海水淹没。就连支帐篷都找不到一块干爽的地方,冬天早上醒来,大头鞋就会冻在地上。辽河油田人凭着一股敢于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战胜了沼泽、碱滩、苇塘等不利的自然环境,经受住了地震、洪水、冰雪、井喷等各种灾难的考验,在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找到了一批高产油气田。严格地说,盘锦油田五十年代国家勘探局已经开始对地下油层的勘探,大庆油田建成后,第一代辽河石油人一部分从大庆油田调入,是大庆精神的延续。我定点深入生活要创作的长篇小说,就是以辽河油田创建史为背景,还原石油工人有力量的燃情岁月,重点突出辽河石油人在振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巨大社会意义。

  我在写其他小说的同时,这部小说框架已经在我心里酝酿将近三年。相关一些历史档案资料,在我未申报定点生活的时候,已经收集掌握了一些。并找各种机会与老石油人接触对话,挖掘他们过去生活、创业的情况。所以中国作协定点生活项目,更赋予了我创作的无穷动力。在我定点生活期间,得到了辽河油田文联、文学创作协会的大力支持。我首先深入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参观了辽河油田公司企业文化教育基地,从宏观了解历史背景。在工程技术处作业大队野外施工现场采访、体验生活,以此感悟当年老石油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因为辽河油田非常庞大,涉及到的单位、部门:兴隆台采油厂、曙光采油厂、高升采油厂、研究院特油公司、浅海公司、长城钻探钻井一公司、东方物探辽河物探处、物资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

  辽河油田迄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在我采访中,面对着第一代石油人,我感慨万千,他们说起当年的创业还那么激情澎湃。我喜欢看他们当年黑白结婚照,就是彩色结婚照也是手工后上的颜色。男的身穿中山装,头戴单帽,女的身穿碎花小棉袄,梳着麻花辫。那份青涩的帅气和俊俏,很难和眼前的白发老人联系在一起。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石油,献给了祖国。

  申报选题之初的时候,原打算只写辽河油田创建史这一块。刚建国不久,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工人那种艰苦奋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鼓励着我去创作。我未动笔之前,在我脑海里已经形成了宏大的画面,剩下的就是我要找切入点,从什么角度去写,从哪个人物入手,还要做到与其他工业题材不能雷同,既标新立异,但又紧扣主题。尽管我写年代小说驾轻就熟,但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题材小说我还是第一次尝试,好在已经有了雏形。加之中国作协的定点生活,我有信心很好地高标准地完成这部长篇。通过这次定点生活的切身体验,使我萌生了另一种想法,写完创建初期的辽河油田人,再写新时代辽河石油人。

  我走进辽河油田企业文化教育中心,进一步了解辽河油田的发展史。辽河油田1955年进行地质普查,1964年钻成第一口探井,1966年钻探的辽6井获工业油气流。1970年3月石油部报国务院批准,从大庆、大港、胜利、新疆、四川油气田调集队伍,会师辽宁盘锦。在沼泽泥塘、荒原苇塘中全面展开了辽河石油大会战。还原了辽河油田开发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黄五井井喷。高压气流把人顶出去三米多远,撞到井架上当场昏迷。英雄的抢险队员们,经过26个小时的殊死搏斗,井喷终于被制服。这次强烈井喷,也预示着辽河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辽一井钻探的第一秒开始,沉寂千年的辽宁南大荒从睡梦中苏醒。现在这第一井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矗立在盘锦大地上,成为代表一个伟大时代的风向标。

  那天在一线采访完已经是下午四点半,看时间还早,我决定到于楼去看第一井。工人们劝我,用不着去,那已经没有人只是一个井口在那。我觉得不同,这第一井将要出现在小说中,到现场定会有新的收获。去!一定得去。边走边打听,就在一步之遥时,车停在了路口,前面路牌子写着:前方施工,请绕行。调转车头,从另一条路绕过去,天已经擦黑时终于到于楼的第一井。这里已经成了教育参观的景点,太晚了,大门紧锁。柳暗花明,我们从仅容侧身进去的缺口钻进去。站在第一井面前,豁然,我不再是历史的追忆者,而是亲历者。油井身后的雕塑墙,雕塑着石油工人气吞山河的创业壮举。我仿佛听见了那豪迈的歌声:“石油人站起来是一座山,躺下是一条河”。辽河石油创业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理想,“革命加拼命”的艰苦奋斗精神,激荡在我的心间。

  七月八日我从鲁迅文学院结业回盘锦,马不停蹄,立即与辽宁作协、辽河油田文联联系,经过多方协调,立即投入到定点采访、生活中。截止现在,有些内容我还要继续深入生活,俗话说,磨刀不费砍柴工,我想趁着这个深入生活难得的契机,进一步夯实这部长篇小说的基础。

  二O一二年十月六日

  张艳荣,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辽宁作协理事,辽宁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获辽宁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次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小说转载《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著有长篇小说《跟着团长上战场》、《铁血热土》、《老北风》。擅长创作英雄浪漫主义小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