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草原传奇:马粪熏出来的皮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1日15:57 来源:中国民族报 曹保明
老额吉缝制熏皮袍时不时唱出《熏皮子》歌。 老额吉缝制熏皮袍时不时唱出《熏皮子》歌。
草原男子的熏皮子装束。资料图片草原男子的熏皮子装束。资料图片

  婚礼上的独特袍子

  早春,当草原上的枯草渐渐被春风吹绿,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东乌珠穆沁,一年一度的甘珠尔喇嘛庙的庙会便开始了。草原上的庙会,牧民们起大早从草原深处赶往庙地,称为“赶会”,牧民们赶会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往往是带着各种各样的食品、饰物、地域特产,边来赶会,边进行贸易。

  这时候,人们突然看见一个叫达丽的老太太,那时她已有七十多岁了,来自于草原深处的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只见她又穿了一件新袍子,于是人们一下子朝她围了过来。

  原来,在草原上有一个习俗,人们参加庙会、那达慕大会、亲朋的婚礼或者集会时,大家在一起一站,往往都互相比谁的袍子新,看谁做的好看,袖头和领边是否又绣上了新的花样儿。这种习俗,既是一种慰问,也是一种赞美;是一种歌颂,也是一种学习和借鉴。一旦一人做得好,别人便会学过去,回去自己也这么做。

  这时,大伙紧紧围住了达丽。和她同辈的一些老人说:“达丽,你真行啊,一年一件新的。”属于她晚辈的姑娘、媳妇也挤上来说:“达丽额吉,您的袍子新鲜又漂亮,怎么做的呢?”

  达丽说:“这是熏的。” “熏的?”不知道熏皮袍的几个人十分惊讶。达丽说:“对。是马粪熏的。”

  马粪熏的?有人走过来一嗅,不对呀,马粪熏的,怎么没有一点马粪味呀,而且,还散发着浓浓的草原气息?

  见大家不相信,达丽更得意了,她自豪地说道:“这就是马粪熏皮子的奇妙处啦。”

  达丽用马粪熏出的旧皮子和新的一模一样,结实好看,耐用,不起虫子,这使人非常羡慕,这个爆炸性的新闻胜过了甘珠尔庙会上一个小伙子摔倒七个汉子而获得一匹白骆驼的消息。

  母亲的手艺

  当寒霜和大雪渐渐降临时,草原上的人们会发现,嘎达布其的女人们,除了如别的地方的女人一样,背着篓筐,跟在牛群后面捡拾牛粪(为了冬季生火、取暖和做饭)外,她们还跟着马群把马粪也捡回来。那时侯,人们还不知道,她们捡马粪是为了熏皮子。

  清末民初,达丽还小的时候,她自己常常在深秋初冬跟着阿妈去寒冷的草原上捡拾牛粪。她见阿妈把马粪背回家,就在毡房旁边挖坑。挖完了,阿妈放进一些马粪,然后将马粪点燃。当马粪在坑内冒起白黄色的浓烟时,就见阿妈将三张皮子缝好,成为一个筒形,然后将皮筒子搭挂在木架上,使皮子的下摆堆在草地上,再以锹挖土,压住那堆在草上的皮边儿,使其不透气,不走烟。当时达丽问阿妈这是干什么,阿妈笑着告诉女儿说这是熏皮子,能把旧皮子熏成新的。

  熏皮子时,老阿妈往往还不断地站起来,走向熏皮子土坑的三角架,围着“皮架”和“皮筒”不停地观察,而且,嘴里还轻轻地哼唱着《熏皮子歌》:烟哪,马粪烟哪,好好地熏吧,把你古老的烟味留下, 那是一种永恒的气息……

  这首《熏皮子歌》,已在大草原上传唱千百年了,女孩小时候就听妈妈、奶奶、姥姥们唱,唱啊唱啊,一直到把自己也唱成了妈妈、奶奶、姥姥……

  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工夫,当熏皮人从木架上取下皮子时,就会发现那皮子里子上,已经被烟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老黄色,而且散发着呛人的草烟的气息,这时,熏皮子的老阿妈就该“打烟”啦。

  打烟,就是用布沾上茶砖水,在熏好的皮子上不断地擦抹,擦抹皮子上的烟渍。打烟,要细心和均匀,要从皮子的一头开始,依次擦至皮边。

  擦着擦着,就见熏黑的皮子渐渐的黄亮起来,而且,金光闪闪,还透出朝霞般的新鲜光色,这是一种给人喜悦的亮色光芒,真是太奇特了!

  擦好皮子,还要轻轻地抖一抖,让秋风吹掉皮子上的草屑和烟渣,再让阳光照耀光滑的皮面。然后,再轻轻地将皮子叠好,装进袋子,放进毡房的一角,等着冬季漫长的时日女人们好去缝制崭新的皮袍子。

  生活的智慧

  大自然孕育了生命,而生命又会不断地去认知博大的自然。在寒冷的锡林郭勒嘎达布其草原,人们熏皮子只选用秋天的马粪,这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对自然的一种认知和发现,是大自然教给人的一种生存智慧和生活知识。  

  在人类依靠草原而生的环境中,从远古时期,人类就依靠动物的皮张而活。人们把牛、马、羊等动物的皮张制成衣服、帽子、鞋子,以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但是一旦冬季一过,天一变暖,这时人身上的皮物往往会老化、陈旧,丧失往昔的新鲜气息,特别是经过一夏天雨水、汗水的浸泡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皮物又易起虫子,这使得牧民们非常苦恼,辛辛苦苦制成的衣袍,只穿一冬一春就烂掉了。

  草原上的女人,其实是世上最用心的人,也是最聪明和细心的人。据嘎达布其马粪熏皮子传承人毕力贡老人说,那还是在她小时候,曾听阿妈达丽说起熏皮袍的起源。有一次,一家人转场去往寒冷的珠恩嘎达布其山口放牧,当男人们疲惫地靠在火堆旁睡觉时,家里的小姑娘发现爷爷的身下压着一堆马粪,而且,那牛粪火连着了马粪火。当她叫醒爷爷时,她急忙去看爷爷的袍子。可是奇怪,她发现爷爷的袍子不但没烧着,反而让马粪烟给熏得变成了金黄色,非常好看。而且,她又发现了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件袍子被马粪熏过的地方从不招虫子,这一下子让她发现了一种新奇的皮袍制作和保护的方法。从此,小姑娘就开始试着使用马粪熏皮子,给自家人制袍子了。

  无论春夏秋冬,经这种烟熏的皮子不但不湿不烂,反而金黄光亮,散发着浓浓的烟草气息,仿佛老人在冬天的牧场上点燃了自己的鼻烟壶。人穿着这种皮衣,就如在悠闲地抽吸鼻烟。

  手艺代代传下去

  在东乌珠穆沁,马粪熏皮子已成为牧民的重要生活形态之一,而且,这是一种纯粹的母亲的手艺。

  笔者在位于东乌珠穆沁以北、靠近蒙古共和国的珠恩嘎达布其走进了毕力贡老人家里。在这里,老人和她所在的部落所传承的马粪熏皮子手艺充分展示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以马粪熏皮子做出的皮袄称为“翁格图德勒——有色的皮衣服”(通指马粪熏皮袍)已有久远的历史了。我们在东乌珠穆沁博物馆看到了当年走出西伯利亚,穿越新疆草原,又到达乌珠穆沁草原的乌珠穆沁先人,他们始终穿着这种用马粪熏烤过的、闪着金黄光泽的皮袍、皮帽、皮靴,奔走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草原上。

  二是这种马粪熏皮饰手艺的传承,在今天的东乌珠穆沁草原上不在少数,已上报为旗和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已不下80户(每户三四名)。现在,毕力贡也成为老额吉了,马粪熏皮子手艺正在她的家族世代传承,她刚刚从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外孙女敖云其其格,就表示将来结婚时也要穿上饱含姥姥和妈妈亲情的皮袍去新郎家。这使我们看到了这种文化生动的传承性。

  三是马粪熏皮袍的活态存在性。在东乌珠穆沁,有大量的服饰传承作坊、家族。以秋季的马粪来熏皮子的手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草原上额吉的手艺。那种融合在自然环境中的文化,与草原、与植物、与动物的行为已成为一体的文化,已深深地融进了马文化、长调文化、生存行为文化和服饰文化之中。老妈妈在熏皮子和缝制皮子的时候轻声地唱着草原之歌,让人们看到了母亲遥远的身影。

  马粪熏皮子文化如今已走出了东乌珠穆沁,走出了内蒙古大草原,并正在引起世人的关注。我们希望“蒙古族服饰文化之乡”的名号落户于东乌珠穆沁草原,也希望在敖云其其格结婚那天,参加她婚礼的人看见她穿着那金黄的皮袍,奔向她的心上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