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弋舟:“定点”与“深入”,都为自己带来了超出预计的收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9日17: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弋舟

  本人有幸成为中国作协2012年定点深入生活作家中的一员,在接到正式通知后,即与省作协及地方相关机构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热情的帮助。我申报的深入生活区域,是甘肃省的会宁县,拟采写以甘肃“引洮工程”会宁段为题材的报告文学。

  会宁县位于甘肃白银市南端,东与静宁、西吉、海原三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两县,北靠靖远县、平川区。南北长约140公里,北部东西宽约90公里,南部宽约50公里,总土地面积6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06万亩。县境群山连绵,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年均气温7.9°C,年均无霜期155天。主要河流有祖厉河、葫芦河、清水河三条。地下水系分四个水文地质单元,即大豹子川、厉河、关川河、祖厉河等四个河谷。该县水资源极度短缺,地表水大部分苦咸,霜冻、冰雹、风灾、洪灾、病虫害比较突出,而干旱,则是其主要的自然灾害,年均降水量仅为332.6毫米。陇中素以“苦甲天下”闻名,可以说,这种极度的艰苦,正是源自于水的极度缺乏。缺水,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社会发展,盼水,是当地人民群众百年的梦想。

  引洮解旱塬干渴,今朝圆百年梦想。“引洮”工程,这项号称“甘肃一号工程”的重大水利项目,一期建设的尾端,正是延伸到了会宁这块久盼甘露的大地上。

  “引洮”一期会宁供水工程,旨在改变会宁县缺水的被动局面,彻底改变该县北部干旱山区贫穷落后面貌和生态环境恶化。整个工程主要由56公里的水源工程、923公里的配水管网工程、2座水处理厂和其他配套工程组成。工程概算总投资8.79亿元,其中水源工程2.24亿元,配水工程6.55亿元。水源工程由引水渠道和输水总干管两部分组成,起点为定西市鲁家沟乡政府所在地引洮二干渠末端,将二干渠渠线沿关川河延伸至石峡进口处,再采用隧洞方式穿越石峡段,到达会宁县头寨乡河坪社。

  “引洮”会宁供水工程是会宁县水利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关注程度最高的工程,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会宁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年总引水量2305.61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2041万立方米。整个工程计划2012年底实现通水,随着它的建成,将给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会宁北部的新庄塬、头寨、汉岔、新塬、刘寨、土高、草滩等11个乡镇2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1.7万亩的农田灌溉。

  “引洮”工程重大,甘肃省专门成立了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我此次深入生活的选题,既然选择在了这项工程上,得到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申报定点深入生活之前,我已经与该局取得了联系,正式被中国作协批准后,该局给予了我很大的采访便利,他们派熟悉会宁段工程情况的同志,多次陪同我一起深入会宁工程一线,下隧道,介绍工程进度和遇到的困难,讲解相关的水利建设知识;走农户,反复沟通,讲政策,谈道理,尽最大程度得到被征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基础上,我先后四次前往会宁,行程约2000公里,用时累积近一个月,收集到了大量的生动素材,对于会宁县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引水工程的巨大意义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定点深入生活,我感到此次的“定点”与“深入”,都为自己带来了超出预计的收获,它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一项惠民泽世的大型工程所能够产生出的巨大力量,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向前迈进时坚实的步伐,感受到了百姓的淳朴与坚毅,感受到了建设者们的豪迈和奉献。这种力量不仅仅最终将体现在对于经济建设的贡献上,它更多还会昭示出一种深刻的精神豪情。

  “引洮入会”,被当地群众誉为“救命水”、“幸福水”和“致富水”。这些生动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当地人名对于水的渴望,体现了国家实施重大水利项目的意义所在。

  工程意义重大,无疑,困难也堪称艰巨。此番定点深入生活,我觉得自己便是定点深入到了当地群众和建设者们艰巨奋斗的一线。会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地理条件的恶劣可以想见,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开山引水,难度空前。同时,工程实施的路线,也势必会损害部分百姓的利益,工程建设如何既坚持了国家政策,又保护了农民群众利益,这些矛盾的克服,就是一首首生动嘹亮、攻坚克难的发展之歌,当我们把文学之笔对准这些素材的时候,自己的笔,也会随之生动嘹亮。

  目前,我在大量采访记录的素材中,已经整理出数万字成型的文字,可用作计划中的报告文学写作,同时也从中找到了新的写作源泉,拟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一个系列的中短篇小说——这一新的写作计划,也已经报请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恳请中国作协能够批准,让我将此次定点深入生活的收获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这一举措的深远意义,相信随着一批批作家在这一举措下走进基层,走进我们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必将会写出深刻反映我们时代图景的优秀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