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闫文盛:写下文明嬗递中那些人心的纠结,爱与伤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9日17:47 来源:中国作家网闫文盛

  与孝义木偶戏结缘,始自八年前的一次采访。当时我尚在《山西青年报》供职,报社策划了一起“沧桑积淀 锦绣遗留——山西民间文化遗产走笔”的文化专题系列访谈,我是主要参与者。其内容涵盖广泛,计有山西民歌、广灵剪纸、忻州八音会等三十余种,孝义木偶戏是其中之一。从当时留下的记录来看,孝义木偶戏曾经有过辉煌的往昔。

  孝义县“木偶皮影艺术团”组建于1956年。1962年,该团以碗碗腔木偶剧《三调芭蕉扇》参加了全省调演,继而停演皮影成为专事杖头木偶艺术的表演团体,更名为“木偶艺术剧团”。文革期间,因其无法“一招一式不走样”地上演样板戏而被撤销。1974年恢复。1979年以《草原红花》一剧参加了全国木偶戏调演。此后在木偶雕刻、操作、舞美灯光、文学剧本木偶化诸方面探索提高,又推出《通天河》、《三打白骨精》、《半夜鸡叫》等剧目,是山西省唯一的木偶艺术团体。1987年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荣获“振兴奖杯”,1989年参加山西省第二届“两会一节”汇演荣获特别奖,同年代表山西省政府赴英国访问演出,受到国际友人高度评价。1994年参加中国木偶精英荟萃汇演,荣获“金猴奖”。

  1996年该团涉足影视领域,与台湾完型影视有限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儿童木偶电视连续剧数百集,其中《英雄出少年》获1996年台湾最佳儿童片奖和1997年纽约国际影展儿童电视片铜奖。2002年6月,参加了“世界杯”足球赛庆典文艺活动——韩国大田国际木偶艺术节,所演《花果山》、《长袖舞》、《疯狂吉他手》等剧目都富有时代特色,是新时代木偶艺术发展的优秀成果。2004年,由孝义市文化局局长田云年及文化馆馆长郭志成先生组织专家编剧、有56人参演的大型木偶剧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获得金奖……

  我没想到时隔八年之后,我再度来到了孝义。与八年前那次匆促的采访相比,这一次则要郑重得多。经过山西省作协副书记、副主席杨占平老师和原孝义市政协副主席、今日的孝义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正树先生的安排,我与孝义文化馆馆长郭志成先生及孝义三晋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郭新荣先生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得以亲见孝义木偶艺人梁全民、武兴、李淑英、郝凤莲、刘晋浙、吴瑞青以及木偶戏资深的剧作家霍锁昌、孝义木偶剧团现任团长郝智林、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馆长朱文、孝义文化局原副局长武永虎先生等诸位。

  经过采访,我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谈及从事木偶艺术的辛酸,现已年逾八旬的梁全民几欲落泪。仲秋时节的一个下午,在其位于孝义市西部山乡兑镇镇下令狐村的家中,老人拿出了自己依靠记忆整理的手写的木偶戏剧本。我匆匆浏览数眼,摆在最上面的是《张羽煮海》,纸张散放着,没有装订。老人耳背了,我询问是否有打印件,反复几次,老人才听懂,摇头。但我在其他多数人的口中,却知道早在十年前,他曾经凭着记忆,为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默写了上百个木偶戏大剧。幸亏有这种及时的挖掘整理,才使那些濒临失传的剧作留存下来。霍锁昌先生对梁全民老人的记忆力感叹再三。但时光荏苒,余生也晚,现在要想与梁全民老人交流,已经变得困难重重。幸好小他十几岁的老伴可以充当翻译,才使这种对话能够继续下去。

  梁全民是孝义木偶界的师爷级人物。其演技精彩绝伦,1994年在广州领衔演出木偶戏《走山》,获赞誉颇高,被称之国宝级的演出。2009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武兴便是他的徒弟。武兴善演猴戏,美猴王的翎子长近两米,李淑英的长袖舞所操长袖近三米仍能挥洒自如。时至近日,武兴已经六十一岁。二十岁入行,四十余年中,几乎体验了木偶艺术从辉煌到落寞的全过程,但因一心酷爱,除了在市场冲击巨甚、木偶艺人生机难以为继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几年,其余时间几乎从未稍离。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孝义木偶戏自宋金时传入,历经千年传承,到清末民初,孝义境内的木偶戏班社多达六十余个。其后因战事频仍,民生凋敝,一度极为兴盛的孝义木偶班社一天天衰落下去,一步步走向濒临灭亡的境地。到解放前夕,孝义境内只有两三家临时搭伙的木偶戏班社,随时都有散伙的可能。建国后,在政府支持下方得复振。但在武兴、李淑英夫妇,刘晋浙、郝凤莲夫妇的描述中,随着1989年代表省政府赴英国访问演出,使孝义木偶艺术发扬国际,达到高潮,随之而来的却是他们毕生中难忘的低谷。其间因缘种种,人事日非,两对夫妇各寻生路,无奈地沉浸于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所幸这种局面到了1996年,随着与影视的联姻开始得到改观。而重新回顾这段历程,在不同人的叙述中有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我会在随后的写作中深入展开。

  但无论如何,自1996年始,随着一部部大型木偶电视连续剧(如1996年拍摄完成的《英雄出少年》、再至1997年的《坷垃传奇》、2005年的《妖马伍》、2007年的《不亦乐乎》、2009年的《不亦乐乎Ⅱ》、2011年的《救国》)在国内外的热播,自传统中走来的武兴、刘晋浙、郝凤莲、李淑英等一些孝义木偶艺人开始脱颖而出,在业内为更多人所熟知。

  从1996年开始,孝义木偶剧团职工工资一改此前的自收自支性质,开始实行财政差额补助,先是60%,再是70%,直到如今的80%。木偶艺人的生存逐步有了保证。

  2003年,完形择址山西孝义。两年后,专业的影棚正式落成,并于当年12月正式投产。在此期间,身为孝义木偶剧团团长的郝智林先生投注心力,筹资建设,费力颇巨。刘晋浙、郝凤莲夫妇的女儿,赶上了一个好的机缘。因为外界的关注,孝义当地对在孝义市木偶艺术团学习的年轻学员,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对其中的20名优秀学员给予转正定级,成为正式演职人员。刘晋浙、郝凤莲夫妇的女儿便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

  刘晋浙、郝凤莲的侄儿、侄媳、外甥皆从事木偶艺术表演。笔者定点深入生活期间,恰逢他们要赴乡下进行一场演出,遂应邀往观。在久违的露天场地上,那熟悉的乡下人的表情映现在我的摄影镜头里,那一时刻,我想的是,无论现代的东西多么夺人眼球,但那古老而朴拙的艺术既然能够存续多年,那么只要有适度的技术改良和恰当的表演机缘,它们就必定会再度唤回那温馨的记忆。木偶艺人们的生存便在这方寸之间展开,他们的唇齿中传递着那些逝去的故事,而我,将“写下文明嬗递中那些人心的纠结,爱与伤痛”。

  补记:孝义木偶界,专擅木偶制作并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的李世维先生已经移居山西侯马,而与梁全民同演《走山》的刘金利在笔者赴孝义期间正在大同演出,此外还有地地道道的农民艺人武海棠(孝义必独村武氏系木偶皮影世家第六代传人),因机缘不巧,都未谋一见,须在近期择机补充采访,以求完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