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乔丽:深入生活之旅带来的震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9日17: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乔丽

  我是云南省瑞丽市的乔丽,定点深入生活的选题为《跨界》。

  这部小说其实构思已久,但因时机和准备的不充足,加之对自己驾驭小说能力的信心不够,一直未曾动笔。直到今年,知道可以申报定点深入生活、并且申报得以批准,方才战战兢兢的正式进入《跨界》的创作之中。刚开始申报定点深入生活的时候,真是不报任何希望。心里知道自己对于这一次申报的结果是怎样看的:批准了,一定会将这部小说的创作放到之后最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去;如果没有得到批准,那,这部小说估计也就是起个名字,到此结束了。

  我是个需要有压力的人。创作前景堪忧……

  8月份的时候,我到瑞丽市南桑寨子一位德昂族村民家里小住。这户人家家庭关系很简单,有儿子女儿,女儿结婚分出去住了(离的也不远,就在老家的附近);儿子娶了媳妇,平日在外做工,媳妇就在家侍奉两位老人和带孩子。家里经济条件算是很不错了,是砖混结构的两层建筑,电器种类有电饭煲,平板的电视,居然还有柜式空调。大抵是儿子在外做事很是顺利、能改善家里环境的缘故。

  即算如此,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在这个家里仍然还保持着少数民族许多特有的传统习俗。譬如在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媳妇从不到客厅打扰,也从不同桌吃饭,总是默默地到点就来厨房做饭,做好后轻言细语的跟婆婆说一声,又回到自己小屋一声不响。等大家都吃完饭了,她又悄悄地过来,吃饭,然后打扫厨房卫生。

  他们不能穿着鞋子进入客厅,所有的人进入客厅之前,必会在房门之外就脱鞋,然后赤脚进入客厅内。客人也不能例外,否则将会被视为失礼之人,是不受尊重和欢迎的。

  客厅里除了比较能够代表现代文明的木质沙发、茶几之外,还铺有自己手工编织的布毯。空闲的时候,女人经常盘腿坐在布毯上,编织手工的挂包和其他生活用品。

  如果累了,需要休息,就到楼上的房间去休息。因为是砖混结构的房屋,不再睡地上,而是如同汉族一般,睡席梦思(这也足见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浸入)。

  初一和十五,例必是要到奘房或公房去听诵经的。

  德昂族和傣民族一样,信奉小乘佛教,包括很多生活习俗都一样。我创作中的《跨界》里,涵盖了德宏州的5个少数民族,所以必须到传统德昂族居住的南桑寨子来体验生活。十五那天,我同阿嬢(音niang,此处指女主人。云南人习惯的称呼,意同汉族的“阿姨”)到村里的公房(公房是近年来各个村寨才兴起的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后,当地政府对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的一个帮扶行为。用于村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集体活动的聚集场所)参加佛事。参加的人以中老年妇女居多,诵经的是一个看上去30出头的壮年男子,有些清瘦,黝黑的皮肤,正是山里民族最传统的肤色。公房里的面积不大,大概4、50平米这样子,妇女以4、5人为一个小单位团团围坐,中间摆放一些食品,有方便面、糕点等等。而男人大多坐在诵经者旁边铺了地胶的地上,中间一样放了各种小食。诵经用的是德昂语,我一句也没听懂,但能看到身边每一个人的表情都充满尊重和专注。那是一种信仰才能带来的美,有信仰之美。

  除此之外,计划中还要去小说里的背景村——有“一国两寨”美誉的银井村定点。但因本人没有固定职业,平日里靠一些商业上的策划,包括翡翠文化及红木文化的撰写得来的收入生活(《东方珠宝》特约撰稿、《翡翠界》专栏)。所以并不是有很多的时间能够完全用于小说创作。这里还请各位老师们多多体谅,毕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标准穷忙族,呵呵。

  深入生活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足以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少数民族骨子里的质朴和坚持。我感恩,我从不知找回自己身份血统的那份感动和害怕——如果,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寻回,我将永不知自己真正的根吗?那多可悲。

  真的,作为一个自小生活在汉族地区、接受汉族文化熏陶的少数民族,如果没有2008年的那一次鲁迅文学院之旅,大概永远不会对自己原本的民族身份有所察觉;如果没有这一次的深入生活之旅,大概永远不会真正的走进民族寨子里,体验到少数民族那种深入骨髓、不可仿造的传统血液带来的震撼……

  谢谢中作协给我带来的所有帮助!

  祝中秋快乐!国庆快乐!                                  

  来自瑞丽江边的乔丽

  2012.9.28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