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蒋子龙:妙造天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9日09: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蒋子龙

 

 

 

 

 

 

 

 

 

 

 

    生活在一个污染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的世界上,现代人最向往的应该是一种天然。处于现代社会最大的优势也应该来自天然。以支撑现代世界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橡胶为例,在这个现代科技无所不能的时代,人造的合成橡胶粗糙而不耐用,只可用于一些简陋或短命的器物上。像航天、军工、医疗等高精尖行业,还必须使用天然橡胶。

    就因为此,在共和国创建之初,当时能在全球“社会主义阵营”发号施令的人物斯大林,向新中国呼吁:“帝国主义阵营”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封锁“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战略物资橡胶,而橡胶树“仅生长在界线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赤道南北十度以内”。而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有中国的海南岛南端属热带气候,打破“帝国主义”的橡胶封锁、也包括新中国的自强自立,似乎就靠海南岛了。

    于是,在当年“社会主义阵营”的史册上,出现了一个著名的画面: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和苏联外交部长同坐于一张桌子前,签署关于在海南岛种植橡胶的协议,后面站着斯大林和毛泽东。随之国家委派叶剑英、陈云,一武一文两位开国元勋“共同去承担这一历史性的重担”,时任华南局第一书记的叶帅还兼任华南种植局长。

    刚刚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争的七个师九十八个团的官兵,脱下军装变成九十多个农场的工人,但依然保留着班、排、连、营的建制。场带镇,场带村,场带队,加上归国种植橡胶的华侨以及后来的“下乡知识青年”,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海南农垦大军,艰苦卓绝地在北纬十八到二十四度间创造了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的奇迹,在海南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

    六十年过去了,海南农垦至今还在支持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的实际状况。

    ——这就是历史。

    ——这就是文化。一种追求天然并借助天然形成独特的中国农垦文化。

    “是军队吧,没有军费;是政府吧,还要缴税;是农民吧,却入工会;是企业吧,必须办社会(仅海南农垦人口就有百万之众,在职职工只有十九万,离退休人员二十一万,其余为依附于农垦的小社会)。”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尊称中国农垦人为“共和国的长子”。

    在土地严重流失的今天,他们格外对得住须常常扮演守业角色的“长子”称号:农垦的国有土地没有流失,农垦人有一种天然对土地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他们每天都是凌晨三点进胶林割胶,第一代“老农垦”经常与毒蛇猛兽遭遇,即便是现在的第三代“新农垦”,在正是露水最猛的后半夜上山割胶,也会饱受蚊虫叮咬、蛛网缠扰。但退休后的胶工们又都还保留着早起的习惯,清晨听着广播进胶林、钻芒果园、遛胡椒地……好不惬意。

    岁月悠悠,农垦人干得天然,吃得天然,活得天然。

    然而,世界一体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商品化,海南农垦这片天然的“净界”,遭受了来自非天然的挑战——最直观的就是农场外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当年哭着喊着要加入农场的人,如今却非要退场。仅南田农场相继就有两千多人退场,“越退越穷,越穷越退”,有人甚至拿着清代乾隆年间的地契找农场要地。原来一个好好的农场竟然上了“全国十大亏损企业”的排行榜,最严重时一万多名职工半年领不到工资,有时一个月的工资要四处求借、分七次才能发够数。

    东和农场更惨,两千六百多名职工的二十八个月的工资,被拖欠了二十三年之久。

    似乎天下人都有一问:市场经济下的农垦,还“垦”得动吗?

    究其然这并非是天然之故,更不是海南农垦所独有的现象。北京市总工会走访万名劳动模范后公布了一串调查数字:“在首都北京,14.6%的离退休劳模收入低于当地基本养老金,33.6%在职劳模月收入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74.05%劳模身患疾病或残疾……”

    面对困境,海南农垦人却语出不凡:这是改革的代价,必须承担。改革就是观念与利益的博弈。

    海南农垦有天然的巨大优势,这天然优势既来自长期天然形成的农垦精神,也来自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天然不是穷困的理由,恰恰相反是无价之宝,可以说海南农垦是“手捧金饭碗,脚踩金土地”。土地是大自然对地球人的天然厚赐,在土地因污染严重退化的今天,海南农垦却有一千两百八十万亩肥沃优质的土地。

    “本土就是权威”,无非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以天然的天大优势走市场之路,只会更大地发挥其优势。认识到了,便一马当先,海南农垦“义无反顾,计不旋踵”。

    即便是“上市难如上天”的时候,海南农垦的天然橡胶集团却通过了一个又一个严格得近似苛刻的审核论证,以“海南橡胶A股”上市,当日便涨幅83.81%,融资四十七亿元。人们这么看好并推崇“海南橡胶”,难道跟“天然”的自身优势没有关系吗?备受现代化学污染的现代人,谁的心里不渴望天然?

    观念一变,管理模式一变,海南农垦的天然优势竟令他们自己也大吃一惊。同样以东和、南田两个农场为例,东和农场于二〇一〇年元旦前,拿出一千三百多万元全部还清拖欠的职工工资。他们是怎样翻身的呢?南田农场的经验则可以解开这个谜,他们实行了由职工家庭“自我投入、自我经营、自我积累、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无公害的香蕉、芒果、龙眼,每亩的年均产值都在万元以上,一户人家的收入少的四五万元,一般的一二十万元,多的二百万元以上,竟然很快接近“四个一”的小康生活标准:“一份产业、一份股份、一栋楼房、一辆汽车”。

    目前在南田农场六千余户职工家庭中,98%以上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四千多户建起了漂亮的“芒果楼”,近三百户有了小轿车。农场也在“非胶生产领域”建成了14.5万亩中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被国际芒果论坛评选为“果王”“果后”的两个芒果品种都出自南田农场。

    海南农垦的天然优势不止体现在经济上,在他们的精神上也有一种天然的强韧和自信,能去暑消毒、乐观融和。在海南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多么偏僻的深山老林,说普通话都可以交流,不会有疏离感或被拒绝。因为有农场就有学校,就有医院,就有普通话,就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在海南这样一个中国最热的地方,却有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寿之乡”,其长寿者之多,平均寿命之长,又在长寿乡中居前列。

    海南农垦的第一代当地人的长辈,多有下南洋者,有的村几乎家家都有海外关系。自海南成为大特区后,中国掀起了“南下大潮”,四面八方的大陆人南下,许多人路过广东最后在海南落脚生根,乃至世界著名的“博鳌论坛”也落户海南,现在又称为“国际旅游岛”……这一切恐怕都跟海南农垦人随和认同的性格有关。

    海南农垦的劳苦功高不止是在土地上为国家铸造了“绿色丰碑”,也一定会在国人的精神上增添一份生机盎然的绿色、一份天然的温暖和快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