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甘以雯:澳门之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9日09:36 来源:人民日报 甘以雯

  第一次来澳门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住在位于海边的一座雅致幽静的宾馆,每天清晨,西餐厅里人很少,面对着大海,伴着轻音乐,我常常一个人用餐,一天的初始竟是那么安谧,那么祥和,真是一种纯美的享受,自此,我深深地喜爱上澳门这座城市。

  澳门回归后,为了让世人更加了解和解读中国的这片土地,我们组织起“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在不断地往来澳门之中,这座城市在我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那时,内地高学历的人士十分稀少,可在澳门,接触到的公务员的学业和整体素质令我羡慕不已——风华正茂的基金会主席吴志良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精通英语、葡语,是研究澳门历史的专家;姿容秀丽的教科文中心主任冯倾城小姐一边工作,一边在北京大学读博士;优雅的新闻局穆欣欣小姐也是南京大学的博士……他们肩负重任,可依然孜孜以求,坚持着专业研究,还都出版有个人的散文专集。他们对澳门回归祖国十年来,两地间的文化交流,繁荣文学和艺术做出很多很多。我非常庆幸,结识了这些富有朝气的,热心文化事业的澳门有为的青年群体。

  记得一个晚上,吴志良博士带我们来到距海岸不远的一间小咖啡店。那里的环境清雅静谧,一个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创业的姑娘,低声照顾着好几桌客人,轻盈而麻利,时而中文,时而英语,时而葡语,态度和蔼谦恭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围坐在露天咖啡桌,畅谈两地教育、文学、文化市场的差异,品咖啡,赏美景,也品味享受着人文城市生活的质地。

  还是一个晚上,漫步于街市,清风拂面,温润宜人。走着走着,又一次看到整洁、幽静的律师巷,一幢幢青瓦红砖的小楼引人驻足,不禁走进巷子拍照。在巷子最里面,还发现了一群“社会猫”,酷爱猫的我蹲下来叫着它们。猫们警觉地看着我们,并没有惊慌奔跑,这时,一座小楼的院门打开了,一对葡人夫妇将两个小盘放在地上,里面是搅拌好的食物。猫们一拥而上,欢快地吃起来,老夫妻俩愉快地看着吃食的猫……

  去年,我与“时光当铺”剧组再次走进澳门,当地人杨导游带队,从基督教墓地,到大三巴牌坊,再到郑家大屋,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澳门,每一场景、每个细节都有声有色,让剧组人员如醉如痴;这个导游经常带队去欧洲,可以用多种语言讲解欧洲各地艺术与文化;剧团演出,他静心观看,不时地擦拭着眼泪。第二天,他拿来一份报纸,上面赫然有他署名的报道,同时留给我们一张澳门媒体的记者名片。

  一座城市,一个单位,一个人,都有一种面部表情,一种精神的光泽。

  从澳门留影的第一帧照片,我就感到澳门的空气是如此清澈,人和景十分明晰光洁;澳门的风是那么温润,人的面庞充溢着温润平和的光泽。温润平和的光泽——这是澳门人留给我的名片,也是留在我心间的深深的印记;每当想起东西方文化交融、养育出来的优雅、丰盈又和美的澳门,就有一缕温润之光掠过心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