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新闻 >> 正文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即将开幕,广西师大出版社继“理想国”品牌之后,将重磅推出另一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
“新民说”,取自《大学》和梁启超先生的《新民说》。《新民说》写于1902年,至今110周年,它是承接戊戌、辛亥与五四乃至今天的关键,中国的近代正是从这里开始。
广西师大社致力于接续“新民”之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创办“新民说”文化品牌。
它立足于法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更寻求“建设性”之道。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建构理性的公民社会提供支持。
“新民说”的作者均为中国近三十年法理(史)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论是思想随笔还是学术作品,均集人文性、思想性与学术性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即便学术著作,也深入浅出,通俗易读。
“新民说”第一批新书为四位法学大家的最新作品:吴稼祥《公天下》、王人博《孤独的敏感者》、许章润《坐待天明》、秋风《儒家式现代秩序》。
1. 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代表吴稼祥作品《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
一本不得不读的政治史学作品:读懂本书,读懂中国4000年政治史。近30年难得一见的政治(史)学佳构。
吴稼祥,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1989年发表的《新权威主义述评》开启了非官方主导的理论与思潮平等竞争的先河,第一次用真正的中国话语讨论中国的问题。本书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通熟易懂,为近三十年难得一见的政治(史)学佳构,核心是“多中心治理”,亦称“制度化分权”。吴稼祥思考近二十年,历时3年完成,用他的话说:“此书,朝成夕死可矣。”
2. 著名宪政学者王人博最新作品——《孤独的敏感者》
谨以此书献给在这个不耐烦的时代那些不追梦的人。一本不是“自传”的自传。在这里,读懂王人博。
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著名宪政学者,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代法学》主编,《政法论坛》主编。在“西南”,被称为“西南政法的马克思”,是西南政法的精神领袖;在“法大”,“为人不识王人博,法大四年算白活”广为流传,曾被民间20余次提名中国政法大学“影响最大的或最能代表法大形象的人”。1989年因出版《政治论》(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名扬法学界。
在这本随笔集中,王人博以超脱法域眼光观照社会与人生,有关电影、音乐与读书,有关鲁迅、本雅明、竹内好、北野武,文辞与义理齐彰,可以说是一本不是“自传”的自传。从这里你可以读懂一个中国宪政主义者的那种敏感、警觉、难以驯服,以及痛楚、困惑乃至迷惘。书中的“绝望的语词”令人称绝。
王人博是中国法学界深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的学者。——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
中国的宪政、法治对他而言,就是刘德华,而他就是杨丽娟。——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程燎原
作家是因为得病而写作,还是因为写作而染疾?热爱写作不是基于热爱,而是因为过往中那些为人不屑却也无法忘怀的故事。它犹如灵魂中的毒芽,膨胀、生长、乱窜,直至哽喉。书写会温暖手心,也会伤生。写作的最佳状态就存在于那生命将死与不死之中。——王人博
PS。王人博作品:《法治论》(1989),90年代国内外极有影响的名著,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宪政的中国之道》(2003),“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宪政研究”(《南方周末》)之一。《桃李江湖》(2007),“王人博语录”广为流传。《宪政之道非常道》《“共和”在中国——意义的翻转与再生》广西师大社将于2013年上半年陆续重磅推出,敬请期待。
3. 法学家中的散文家许章润作品——《坐待天明》
向死而生,历尽劫数的生命之悟;教你如何守住这个世界,为身体招魂,让思想发声。
许章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政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关注“中国问题”意义上舶来理念与固有生活调适过程中的法律方面,念念于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现代重构性阐释,汲汲于儒家优良传统的法律复活和中国之为一个大国的法律布局,追求法律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寻索学术的人道意义。
这部散文和短论集新作,为许章润先生近年所作,是对当代史(现代中国30年的社会变迁)的另一种记述。在时间之维和乡土缅怀中展开思旅,将对于故土、校园的追想,有关人生和人心的感喟,面对世道人心的体味与品评,尽付于落日苍烟般的娓娓追述。
许章润的文字,纯如醸,灿似花;既有法学精神,又有文人传统。——章诒和
《天数》,许章润作。此文之美,无可评论,建议选作中学课文。——吴稼祥
也罢,且将这无边的悲哀和浓云般的忧愤,留待夜深人静之际独自咀嚼,当夜宵,当甜点,当安眠的药。醒来必是黎明,也许晴,可能雨,但终究又是一天。这一天又一天的消逝,叠加成缠绕着人生并度量着生命的天数。本来,我们是什么,咳,不就是在这天数里打滚、承载着那叫做人生的一个个生命吗?而生命,原本是一个向死的不可逆的旅程呀!——许章润
4. 著名儒者秋风最具代表性作品——《儒家式现代秩序》
看秋风如何以儒家宪政民生主义为核构建儒家式现代秩序。
秋风,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弘道基金理事长。致力于研究儒家义理、中国治理秩序史。
本书各篇尝试运用儒家义理构造中国的现代社会治理秩序,分别讨论了儒家式慈善等社会自治制度建设、现代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儒家式现代公民也即君子养成、儒家式现代政治哲学、儒家式宪政之道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既超越心性儒学,也避免儒家原教旨主义,而致力于儒家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之相互阐释。
重新发现、阐释儒家义理,以构想儒家式现代秩序生长的可能方向、路径,这是当代儒家所必须面对、勇敢承担的文化和政治使命。
儒家从来不是西洋式哲学,也不是知识,也不是宗教。儒家以学起步,养成德行与治理技艺,成就君子,君子治理社会,乃至创制立法。这就是儒家的完整形态。
儒家并未、也不可能“博物馆化”,而必将参与现代中国治理秩序之塑造和再造。此乃儒家之天命所在,亦为中国之天命所系。而我相信,中国最终将生成“儒家式现代秩序”。——秋 风
来源:百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