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孙郁:传统中也有外来文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3日09:58 来源:北京晨报

    四大名著落伍了吗?

  12月7日,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在《水浒传》主题论坛会上表示:如果重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很可能被踢出局,《金瓶梅》则应该入选。

  话题一出,引起学者和网友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四大名著本非严格的文学史概念,甚至比不上唐宋八大家的严谨,如唐宋八大家,大部分人认为可以代表唐宋散文的成就,但是依然有争议。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没有必要去拿它衡量明清文学的成就,不论是四大,还是几大,都只是一种说法,《金瓶梅》当然可以入选,但未必一定就要四大。传统小说在今天的困境在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明清小说不仅是过去的遗产,实际上它一直在参与当代文化现象的建设,是现代文化所不能回避的。”

  网友们对于四大名著的问题讨论也很精彩,纷纷列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也有网友认为:四大名著应该有当代的作品,如《鹿鼎记》、《杜拉拉升职记》等应该进入四大名著。

  对此,晨报采访了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孙郁表示:“评几大,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习惯,各个时代的不同,人们评价的眼光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要达成一个共识,恐怕很难。”

  评几大难以概全

  北京晨报:对于重评四大名著的说法,您怎么看?

  孙郁:中国人有个传统的思维,习惯评价几大,四大、十大、八大等,各个领域都有,比如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再如唐宋八大家、燕京八景等,其实燕京何止八景,唐宋也不止八大家,这种评价、选择更多是后人对于前人的一种习惯性总结,很难真正全面涵盖,多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五四”以后,人们开始重新发现明清小说,眼光与传统已有不同,但是能否达成共识,这很难说。

  北京晨报:讨论引起了许多人对于明清小说的重新评价,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对于这些名著,您有何评价?

  孙郁: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也会各有所得。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很喜欢《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对于认识历史有很好的价值,把传统中好的坏的都写出来了。《金瓶梅》的审美价值则很特殊,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人性的失望,是一部忧患之书。还有一些其他的作品,也都各有特点。

  北京晨报:有没有您最喜欢的?

  孙郁:我最喜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本书对于知识分子、对于社会风气的描述让人震撼,它写出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无用,对后来鲁迅这一代作家影响非常大。《聊斋志异》也不错,这本中国民间的奇幻小说,想像力非常丰富。此外,还有些总体水平不太高,但也不乏精彩之处的作品,如陈天华的《狮子吼》,其中有一些章节非常好。

  孙郁:传统中也有外来文化

孙郁  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家。主要从事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鲁迅与周作人》、《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与胡适》、《胡适影集》、《微笑的异端:影像中的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张中行传》、《对话鲁迅》、《鲁迅书影录》、《鲁迅藏画录》、《百年苦梦:20世纪中国文人心态扫描》、《在民国》、《文字后的历史》、《  孙郁  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家。主要从事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鲁迅与周作人》、《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与胡适》、《胡适影集》、《微笑的异端:影像中的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张中行传》、《对话鲁迅》、《鲁迅书影录》、《鲁迅藏画录》、《百年苦梦:20世纪中国文人心态扫描》、《在民国》、《文字后的历史》、《远去的群落》、《混血的时代》等。

  近年来,国学被许多人一再提倡,但是作为文学的经典——小说,引起的关注并不多。这一次学者提出重评四大名著,使人们重新瞩目传统小说。

  有批评者认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理念来自西方,和传统小说完全不同”,那么在今天,又如何对待传统小说?孙郁说:“文学从来都是开放的,中国的传统社会如此,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完全放弃传统小说不可能,但是完全回到传统小说也不可能,未来的路,应该是融合。”

  传统文人太功利

  北京晨报:有批评认为传统小说价值不高,传统小说更多是后人赋予的价值,在当时并不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您怎么看?

  孙郁:首先,传统小说在当时代确实很难得到主流知识分子认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它的价值不高。实际上,中国文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都是起源于民间。很多明清小说都是说书人创作,后来经过文人的整理。其中原因,我觉得是中国的读书人功利性太强了,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关注更多的是上层社会,对于底层的民生关注太少。往往只有那些失意的读书人才会去关注底层生活,他们的写作也并不为版税什么的,更多是一种超功利的,这种超功利的写作,不被上层阶级所重视,但是总能够出现伟大的作品。实际上,伟大的作品大多都是从底层出现的,是描述底层人群苦难的,古代如此,近代也是,比如鲁迅。

  北京晨报:但是唐诗宋词,最后也都被主流知识分子所认可和使用了。

  孙郁:确实如此,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一种普遍现象,从底层到上层,再到宫廷,比如京剧,本是民间意识,后来徽班晋京,成为上层流行的艺术。中国的文学也都如此,底层流行之后,逐渐被文人所雅化。但是一雅化,就往往变得假了,没有了草根时代的那种力量。

  来自西方的现代小说

  北京晨报:小说是否也是如此呢?在今天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是否也是雅化的结果?

  孙郁:当代小说和传统小说其实并不是渊源相承的,形式和理念主要来自西方。从形式上来说,刚开始中国人并不会写西方的小说,很多人学习日本,但是日本本身也是学习西方的,日本一些知识分子尝试用西方小说的形式去表现对日本生活的感受。后来这种形式也影响了中国的学者,如鲁迅那一代人,他们找到的方式是写乡土。在理念上也与传统小说不同,1918年胡适写了一篇文章说什么是现代短篇小说,这篇文章中就谈到了许多现代小说的理念,结果没多久,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出来了,比胡适说的更进一步。

  北京晨报:那么是否可以说传统小说对现代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呢?

  孙郁:当然不是没有意义,可能今天的人们很难再像传统时代那样写小说,因为语言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等,传统小说叙述方法中的古典韵味很难再有,但是传统小说蕴含着中国人基因里最生动的感受,它不仅是历史,也是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不能忘却的东西。

  新时代并不拒绝传统

  北京晨报:很多网友讨论名著,觉得应该把《鹿鼎记》、《杜拉拉升职记》等放在里面,似乎读传统经典的人已经不多了?

  孙郁:年轻人的阅读我不太了解,说不好他们都读什么书。不过我觉得阅读是自由的,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不同的书,各有它的长处,读者可以在其中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审美情趣,不必去要求一定要多读什么少读什么。

  北京晨报:这些年来一直有人提倡读经,是否未来也会有人提倡读传统小说呢?

  孙郁:提倡当然可以,年轻人应该读一点儿传统小说,但这不应该是强迫性的。实际上在今天,传统小说也并非真的消失了。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家,他们尊重传统,学习传统小说的写法,从传统小说中借鉴一些优秀的东西,比如莫言、贾平凹、刘震云等,他们的作品不少都带有传统小说的一些特征,读起来感觉也非常好,并且也有非常多的人喜欢。所以说,现代小说虽然其形式理念最开始是来自西方的,但是也并非全没有传统的东西,而是互相交融,互相借鉴和学习。

  文学要不断融合

  北京晨报: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回归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小说是否也可以呢?

  孙郁:谁也回不到过去,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回到过去太难。但是应该借鉴,好的东西总是有价值的,不应该放弃。而且传统也有老传统、新传统,“五四”以来的文学也是一种传统。这些老传统、新传统中都有好的东西,也都有需要注意的问题。未来的文学,一定是各种都有的,新的、老的,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西方的,不会是单一的形式。

  北京晨报:会不会有一种我们所独有的东西呢?

  孙郁:从来没有什么是独有的。传统文学就是独有的吗?也未必,比如说书、戏剧、古典小说等,这些大都和佛经的翻译有关。再往前《诗经》、《楚辞》是独有的吗?那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所以,不要把传统当成固有的,一成不变的,一开始就如此的,传统本身也是自己的经验和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形成的。而且,文学本身也是开放的,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如此,没有哪个是封闭的,他们都在学习其他文化优秀的地方,不断地融合,汇成一炉,我们的文化也应如此,这样才会有更好的作品,更好的作家出现。

  晨报记者 周怀宗

  ■相关阅读 

  四大名著的演进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当时已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和流行。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取代了《金瓶梅》,四大奇书至此定型。 而“四大名著”全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