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作品评论 >> 正文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幻进入世界有瓶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3日09:18 来源:戴一

  12.07日《中国科学报》文化专题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专题讲述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王澍荣(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刘宇昆(科幻界奥斯卡、诺贝尔奖——雨果星云奖获得者)的故事,刘宇昆部分为吴岩老师撰稿《中国科幻进入世界有瓶颈》,专题地址:http://t.cn/zjxOWaK

  

  “刘宇昆是8岁才去美国的,学它的语言,用它的语言去写,最后得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吴岩研究科幻超过30年,这是他对刘宇昆获奖的第一感受。

  获奖的关键不在于中国

  刘宇昆今年凭借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又名《折纸》或《纸异兽》)获得世界幻想文学大奖星云奖和雨果奖双奖,成为继特德·蒋(中文名姜峰楠)之后又一位世界科幻最高双奖华裔获得者。

  刘宇昆还于今年7月21日在芬兰科幻大会上凭借翻译中国内地作家陈楸帆的《丽江的鱼儿们》获得了“科幻奇幻翻译奖”的短篇类奖项。而这被视为华

  语科幻“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另外,在本届雨果奖上,另一位年轻的华裔作家余丽莉,也凭借小说《马蜂和无政府主义蜜蜂》,获得了坎贝尔最佳新作者奖。“如 果把这些加起来看,确实可以说,中国是有些影响。”

  刘宇昆把中国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手工艺等引入到小说中,“应该说是他受中国文化的滋养,这倒也不一定是中国式的科幻”。吴岩认为这不是他获奖的关键因素,“刘宇昆获奖是他的作品写得好,其关键点不在于中国,而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感情真挚”。

  中国科幻作家走出去不易

  “他的作品很好了,但就此说中国的作品进入了西方视野,是不准确的。”

  但是,对中国科幻作品来说,翻译是一个大的瓶颈。“翻译几乎就是零星地搞一点。”到目前为止,除了1989年吴定柏教授参与翻译出版的《来自中国的科幻》选编了一本上世纪70~8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之外,当前国内科幻作品只有一些零星翻译:德国曾经出版过《国际新星》,意大利每年会出版一个科幻小说选集,这其中都有一些中国和日本的科幻奇幻作品;意大利作家还在去年选集的首发式上朗读了韩松的小说《噶赞寺的转经筒》;当前,刘慈欣的巨著《三体》 已经被国内一家公司签约,预计半年后会出版。而前段时间,刘慈欣有几个短篇被国内另一家公司翻译成英文传上网,从留言上看读者的反应很好。

  众所周知,刘宇昆除了自己写作,还大量翻译国内科幻作家作品。吴岩参加了今年的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他提到一个细节:“美国著名作家大卫·布林在会上说:刘宇昆是美国的国宝。因为他懂中文,又能用英文作很好地解读。”大卫·布林是上届科幻大会的主宾,他认为刘宇昆能做翻译工作,让美国人能读到中 国的科幻小说,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中国相关政府和机构应该资助科幻小说的翻译,将世界各国研究中国科幻的华人和非华人请到国内交流,这样我们与国外就会有更多的相遇。”吴岩除 了提了这个建议外,还援引刘慈欣的观点:科幻应该是比纯文学更容易为外国人接受,因为科技的文化是共通的,“我们更应该从这儿打开这个缺口”。

  本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温新红

  《中国科学报》 (2012-12-07 第5版 文化周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