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为芬尼根守灵》印象点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0日13:55 来源:文艺报 傅 浩

 

 

 

  乔伊斯认为,喜剧高于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形式。他在《巴黎笔记》中如是表述:“悲剧是不完美的艺术风格,喜剧才是完美的艺术风格。”如果说,《尤利西斯》主要是悲剧的话,那么,乔伊斯自然不会满足,故而才有《为芬尼根守灵》之作。

  《为芬尼根守灵》被公认难读,更被国人捧为“天书”。乔伊斯曾夸口说,他要让大学教授们忙活几百年,对他作品里的谜团猜来猜去,对他的意图争论不休。其实,一般读者只是不习惯作者的说话方式,难以有会于心,就像一干小众用网络黑话聊得热火朝天,捧腹不已,而局外人却莫名其妙一样。一旦熟悉了他的解码密钥,也就不难领略其中奥妙。

  读《为芬尼根守灵》,不免令人想到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一路欧洲文学传统。这路传统洋溢着人本主义精神,破坏偶像,亵渎神圣,把昔日理想化的帝王将相牛鬼蛇神拉下神坛,代之以市井小民流氓无产者的狂欢式想象,极尽调侃戏谑之能事,把原本严肃崇高的题材演化成一场闹剧。其中代表作有拉伯雷的《巨人传》、卜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莎士比亚的某些喜剧、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在技术方面,该书则与英语民间故事和童谣中的“胡言乱语”传统以及文人之作,如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等所用文字游戏手法一脉相承。故此,与其说《为芬尼根守灵》是创新之作,不如说是某种类型的集大成之作,不过,这种类型在其中被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令人生厌,不忍卒读。试想,如果有人用无厘头的网络黑话写一部长篇小说,几乎每个词都有双关或多关的联想意义,不明所以的读者是不是会火冒三丈呢。乔伊斯就是这么一个喜欢恶搞的顽童,他的这种低级趣味说明他秉性中孩子气十足。而与他同时代的评论家阿瑟·赛蒙斯曾说:艺术家与众不同之处即在于孩子气多些。

  《为芬尼根守灵》之所以难读,就在于其中为营造谐音双关而生造的大量不合常规的怪异拼写。看起来怪异的拼写读出来却往往更契合方言或外语的发音。此书就是为朗读而非默读设计的。笔者曾在爱尔兰驻华使馆听过爱尔兰人用爱尔兰英语腔调朗读《为芬尼根守灵》片段,在场的爱尔兰人无不捧腹,乐不可支,就像我们听单口相声或海派清口的效果似的。乔伊斯出身于都柏林大学现代语言系(相当于我们的外国语学院),对多种语言有所涉猎,在该书中就运用了50多种语言来制造暧昧。由于发音往往偶合而意义各不相同,外语词更易于与英语词形成谐音双关语。其效果就仿佛我们模仿韩语的“喝啥哟”,恶搞日语的“土豆哪里去挖”,为方便记忆英语的“三克油买来卖去”、俄语的“杀鸡切鸡”之类。问题在于,基于声音联想的双关语是无法翻译的,而读者需要像作者那样懂多种语言才能透彻领略其巧语之妙。更何况乔伊斯在《为芬尼根守灵》中与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一样,表现出惊人的杂家式博学,所涉知识既偏又广,令人难以捉摸。好在大学教授们的确听话,居然勤勤恳恳孜孜矻矻编出一部又一部专门针对《为芬尼根守灵》的工具书,志在挖掘出这部超级游戏之作谜语大全的全部谜底,就好像乔伊斯的前辈同胞叶芝在《学究》一诗中所写:“年迈、博学、可敬的秃头们,/他们编辑注释的那些诗歌/不过是爱情失意的年轻人/为奉承美人儿无知的耳朵/在床上辗转反侧时的杰作。”冥寿已过百岁的老顽童乔伊斯此时也许正在坟墓里辗转反侧,乐不可支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