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从《寻枪》到《王的盛宴》整整十年,依然被划归青年导演的陆川刚过不惑。但他的4部电影,每次出手都像少年派一样陷入一个又一个舆论漩涡。原以为《南京,南京》已经足够让他吸取教训,正在上映的《王的盛宴》又重蹈覆辙。
《王的盛宴》上映首周末只收回4000万左右的票房,几乎提前宣告了商业上的失败。微博上对该片各种疯狂吐槽,也的确可能打击陆川的职业信心,赌气说要退出影坛。尽管事后他又在微博上激动地否认,但无疑加剧了观众和媒体对该片的怀疑。简而言之,该片是陆川迄今为止最大的失手之作。就我的观感,也完全可以罗列出一大堆毛病。比如电影镜头语言单调,画面沉闷暗淡,前半部看得人很不耐烦,要么想拔腿就走,要么干脆就昏昏欲睡;互动性表演匮乏,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听独白或者旁白,场景几乎不变,以至于像在看先锋艺术的舞台剧;台词中有让人牙酸的文艺腔,也有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猜想和任人信马由缰的联想……也难怪有前辈导演不点名地在微博上暗示“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去跑”,也有同行用省略号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台词,相信也不是什么太好的评价。
但我必须说的是,《王的盛宴》即便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硬伤,也绝对是有价值的。道理很简单,这部电影是有灵魂的。就像刘邦垂垂老矣、恐惧失控,电影却张扬狂放,充满抱负,这也可以看成是陆川性格的折射。甚至可以说,这就是陆川要达到的目的,不惜违背商业规律,违背投资方意愿去讲述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坚持到无理的地步。
陆川要讲的是欲望如何改写历史,并且让多少骄傲英武的人物向欲望屈服——有的选择了死亡,有的选择了谎言。我很喜欢这个主题。譬如沙溢主演的萧何,在满屋的竹简中畅谈对历史的理解,就是我认为全片最精彩的场景。吕后这样一个老妪用鹰隼般的身体语言对萧何说“你来写自己的历史”时,也能感受到从史书深处散发出来的不寒而栗。片尾导演像孩子一样性急地卖弄自己的思考——鸿门宴是民族的宿命,摆脱不掉。如果我们撇开表达方式的不成熟,这种思考力度不容抹杀。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我们是希望更多失败的《王的盛宴》去探索国产电影表现力所能触及的深度、广度?还是更多好笑、好玩、热闹的贺岁片?我选择前者,失败者之歌不能不听,因为它让参与者保持冷静。(钱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