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 >> 正文

毕飞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6日14:5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以我个人写作的体会来讲,短篇小说是一个与身体关系更加紧密的文体。年轻时踢足球,球到了禁区前沿,脚的感觉就非常特别,一脚打门时能不能进都不用看,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一个人唱歌时唱得好不好,其实不需要用理性判断,一张嘴就能感觉到。短篇小说写作也是这样,手上感觉怎么样,生理感受清不清晰,往往是决定这个小说品质的关键。当你手上感觉不清晰时,这个作品本身就是可疑的。

  我写完《平原》《推拿》,迟子建打电话跟我说“你该写短篇了”,我写了一下,感觉还没展开呢,15000字过去了。我以前写短篇,特别有数,基本压在8000字以内,特别有感觉。后来那个短篇就废掉了,这就是写长篇写了好多年,关于短篇的生理记忆已经丧失了,所以,那个作品不可能好。后来又训练了一段时间,允许自己写一些不好的东西,慢慢找回了一些手的感觉,这是特别重要的。

  我不知道蒲松龄对短篇的表述和我是否一致,但我读他的作品时我觉得他手的感觉太棒了。我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其实并没完整读过蒲松龄的集子,我父亲特别喜欢他,所以我小时候会拿起来翻看,读大学时反而没读太多。中学课本里收录了《促织》,有两个片段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在写作时经常想起来。一是程明求签,怎样才能捉到蛐蛐。“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这几个句子放在一起,韧性特别好,既有外张的力量,也有往内收敛的力量。蒲松龄写的时候想放不放,时刻想着往回收。二是写他们的儿子投井时,这对夫妇窘困的情形,“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真是大师级的作家,把那样一个令人揪心的情景描绘得那么好。

  大家特别强调短篇的细节问题,其实我刚才讲的都是短篇的细节,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细节,常产生一个感觉“细节要往细处写”。到了现在觉得,这种理解可能不对,“把细节往细处写”可能是一个方法,但把细节写好可能更需要往大处考虑,这恰恰考验一个人的概括能力、美学趣味、胸怀,以及他对社会的认识,如何通过局部概括出你想表达的东西。在细节里,既有高帧的、一帧的清晰的局部,又有很大的涵盖,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