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 >> 正文

刘庆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6日14:52 来源:中国作家网

  首先祝贺所有获奖的作家。小说带一个“说”字,原来的小说是可以“说”的,后来变得越来越不能“说”,道不可悟,很多道理不可以讲,讲出来就没有味道了。

  我还不识字时就听了很多故事,后来上了学才知道许多故事都来自《聊斋志异》。我老家在河南,跟山东接壤,很多文化传统都是相似的,我们那地方也有很多志奇、志怪的故事,其中许多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母亲、叔伯中的很多人都会讲这些故事,这些故事很多都激发了我文学创作的灵感。我曾经构思过一个小说,但是还没有写出来。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矿上发生了瓦斯爆炸,一共有9个人,结果最后只找到8具尸体。还有一个尸体贴到矿壁上了,我想象他的灵魂在旁边着急,怎么还找不到自己的尸体,他觉得自己的肉体如此丑陋,再也不想回到自己的躯壳里。我一直想写,但没写,因为觉得许多前人像蒲松龄先生已经写过了。

  我们该向蒲松龄先生学些什么?通常的研究成果会提到他的叙事策略,好像他写《聊斋志异》是出于无奈,是为了明哲保身,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愿意认为,蒲松龄的这种写法是一种思想方法、艺术手段,为什么采用这种思想方法、艺术手段?因为任何门类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是一种实和虚的结合,如果仅仅有“实”,那就没有想象。在蒲松龄笔下,人是实的,鬼、妖、狐仙都是虚的,他把实在的人和阴虚的东西结合起来,才使作品散发着不灭的精神光芒。他写的不仅是人、石头、树木,它们都有灵魂。读蒲松龄的作品,能感觉到灵魂之光笼罩在所有的作品中,这种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人和鬼、神、仙的结合,是完美的虚实结合的范例。

  现在我们不能再像他一样写鬼、写妖、写神,那么,留给我们写“虚”的空间在哪里?短篇小说留给我们虚写的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首先,现实是实在的,思想可以是虚的。现实是千篇一律的,而在虚的、主观的层面,人们的思想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情、现象、故事,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作家会写出不同的面貌,会传达出不同的意义。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作家的思想和更多主观层面的东西——这也是留给我们持续写小说、文学持续发展的虚写空间。

  另一个根本的写作空间是情感的空间。无论文学怎么改变,从审美角度来看,一部作品是否是好作品,都要看文学本身能否打动人心。这种打动首先要求情感美,在人的审美过程中,情感美是核心。从目前全世界范围看,现在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讲理性、重理性。大家越来越重思想和意义的深刻性,有时候忽略、压制了情感。无论小说发展到什么地步,其情感内核首先应该是感性,然后是理性,感性要和理性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饱满的作品,特别是短篇。没有含情量,没有情感的表达,小说不可能优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