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这是一部敞开的没边界的作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6日10:21 来源:东方早报
 戴从容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93年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和2002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后在复旦中文系从事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后研究。

  早报记者 石剑峰 

  《芬尼根的守灵夜》(以下简称《守灵夜》)是乔伊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晦涩难懂让很多“乔学”专家也难以轻松阅读。在中文版出版之际,早报记者专访了该书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试图从故事情节、阅读此书的方法和阅读乐趣,以及小说对文化的影响向读者作出解读。

  《守灵夜》讲的是什么?

  乔伊斯选择了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在《新科学》划分的人类历史的四个阶段作为全书框架。第一部从各个角度讲述了主人公HCE与他的妻子ALP的身份和传说。

  东方早报:你说《守灵夜》是一部没有故事的小说,但要阅读一部小说包括《守灵夜》,我们还是希望知道它到底讲了什么。《守灵夜》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戴从容:与在《尤利西斯》中选择《奥德修纪》作为作品的脚手架一样,在《守灵夜》中,乔伊斯选择了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在《新科学》划分的人类历史四个阶段作为全书的框架。《芬尼根的守灵夜》共四部。第一部共八章,呼应着维科模式中的“神的时代”;第二、三部各四章,分别呼应着维科模式中的“英雄的时代”和“人民的时代”; 最后一部只有一章,呼应着维科所说的历史的“回归”。前三部的章节数目都是四或四的倍数,显示出各部书的内部同样呼应着维科的四阶段说。有的乔伊斯学者提出,第一部也可以分成两组,每组各四章,分别为父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故事。不过这些内部的四个一组在内容上有时并不完全呼应维科的从神、到英雄、到人民、到回归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已翻译完成的是第一部,在章节上占了全书的近一半,篇幅上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该部从各个角度讲述了主人公HCE与他的妻子ALP的身份和传说,其中还穿插一章描述了HCE的儿子山姆的种种品性和劣迹。全书的主题和母题在这一部中都得到概括和总汇,后面几部可以说是这一部的扩展,因此了解这一部分可以对了解整部《守灵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一部分的前四章围绕本书主人公HCE展开。第一章叙述的是芬尼根(男主人公的一个化身)的死亡和守灵。伴随着他的死亡和复活的是整个人类,尤其是爱尔兰的历史的毁灭和复苏。这一章的重心是两个场景,一个是芬尼根的守灵夜,一个是参观凤凰公园的惠灵顿纪念馆,纪念馆的展品讲述着一场与历史记录全然不同的惠灵顿与拿破仑的战争。在第二章中,HCE来到都柏林,HCE这个缩写囊括了男主人公的各种化身。此时的HCE就如同中世纪的英雄,人们纷纷流传着他的种种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在凤凰公园犯下的下流罪行。于是,在第三章中,都柏林的法庭对HCE展开审问,可是证人们却众说纷纭,与其说审问确证了HCE的罪行,不如说让读者领略了叙述的虚假。直到最后,法庭也没有对HCE的罪行给出一致的说法,但他依然被关进一个房间,听凭人们朝他扔石头,而他却如那些为人类的原罪而隐修的僧侣一般,耐心地抄录着经书。他的坟墓建造起来,棺材却失踪了,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逃亡在外。第四章叙述HCE的死亡和复活,但并未遵循时间顺序,反而又回到了关于HCE的罪行的另外一些说法,同时“四个老人”这一主题也被穿插进来,使这章的叙述显得格外凌乱。

  第五到第八章主要是ALP的故事,ALP这个缩写是女主人公安娜·利维娅·普鲁拉贝尔的各种形象的总括。在第五章中,ALP主要作为一只老母鸡,在半夜12点刨出了一封信,这封信上写着HCE的故事,因此现在人们对HCE的认识演变为了对信的破译。从书中对这封信所做的描述看,这封信其实就是《守灵夜》。第六章叙述的场景转向了一个类似教室的地方,内容则是12个问题和回答,这些问答围绕着全书的各个主题。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伊索寓言的基础上改编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这次与伊索寓言中一样没有吃到葡萄,不过不同的是,它没有谎称葡萄是酸的然后走开,而是与葡萄相持到黄昏,最后狐狸和葡萄分别被两位女性拾走。一朵小云努力想吸引它们的注意但没有成功,为它们滴下了悲伤的泪。第七章在第一部中略显突兀,叙述突然离开HCE和ALP,转向他们的儿子山姆。有的研究者解释说之所以有这一偏转,是因为山姆是安娜的宠儿。不过这里山姆的形象并不光彩,他被描绘为一个下流无耻的冒牌货,证明他的下流成为全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一章是两个洗衣妇在河边一边洗着ALP的衣服,一边谈论着她。在她们眼中,ALP照料、讨好、保护着HCE,并给孩子们带来礼物和快乐。

  怎样读《守灵夜》?

  对乔伊斯来说,重要的不是解读情节,而是看他自己怎么说,怎么写细节,他的点点滴滴把我们跟东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

  东方早报:普通读者能读懂《守灵夜》吗?

  戴从容:读《守灵夜》跟其他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你必须借助其他人对这部小说的研究才能去读。乔伊斯一开始就说过,要300年才能完全读懂他这本书,而且不是一个人能读出来的。到现在不到100年,西方的那些学者就已经对《守灵夜》做了很多解读,我觉得最起码已经解读了60%~70%,我们只要借助他们的研究成果就能大致读出一些,里面还有一些东西还不能完全读出来。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大致了解这本小说。读我翻译的这个译本,相当于把西方对《守灵夜》的研究成果大致了解了一下,所以读我这个译本可能是一个捷径。

  东方早报:有没有一把钥匙,是阅读《守灵夜》的捷径?

  戴从容:乔伊斯的作品其实都没情节,对于乔伊斯来说,重要的不是解读情节,而是看他自己怎么说,他怎么写细节,他的点点滴滴把我们跟东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乔伊斯作品也被称为百科全书,如果你愿意进入这本书,就能进入更为丰富的世界。读了乔伊斯之后,我才对中世纪传说爱尔兰神话有兴趣,而《守灵夜》就是一把钥匙,拿着这把钥匙就可进入更为丰富的世界。

  是否有钥匙来读《守灵夜》?我想便捷的通道确实没有。那它的意义在哪里?乔伊斯从《尤利西斯》开始,就把思想放到小说形式里,就看你是否能接受不同的叙事方式。这种形式,对于职业读者,他熟悉现代主义文学的形式,就会容易接受,对于普通读者,就把自己打开去接受它。

  东方早报:既然没有捷径,是否一定要从头到底啃下去。翻译家周克希对读者说,阅读《追忆逝去的时光》可以像阅读散文一样,随便从哪一章阅读都可以,这种方法适用于《守灵夜》吗?

  戴从容:现代主义小说的好处是没有情节。小说从头读到底这是因为小说里的故事有一个连贯性,阅读需要找到线索。但《守灵夜》不同章节有不同叙事方式,你如果能全部看完,就能接受得更为丰富。如果能全读,当然好。如果不行,只读其中几章,甚至只是一个章节,就只是去了解乔伊斯的叙述方式,看看乔伊斯和其他作家的不同,这都是可以的。如果你有一定文学背景去读,那可能就能理解得更多。

  读《守灵夜》有哪些乐趣?

  乔伊斯这部小说也被称作喜剧小说,他的用语极其精到,常常一语双关,一语几关,雅俗共存。

  东方早报:阅读《守灵夜》会得到什么样的乐趣?

  戴从容:一般人读小说在乎乐趣,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讲的不是乐趣,讲的是启示,讲你看世界的眼光。文学的作用是什么?我们都打着一把伞,文学就是伞上的一个洞让你看到一片天。乔伊斯这批作家把他们的直觉写进小说,读这些作家的作品,读者如果能概括出一些东西当然很好,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怎么被它们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

  至于是否能找到乐趣?当然也有。乔伊斯这部小说也被称作喜剧小说,他在这里的用语极其精到,常常一语双关,一语几关,雅俗共存,真是佩服他。有语言修养的读者会觉得很开心。事实上,乔伊斯在这本书里放入了大量的童话、民谣、寓言、笑话,要把它变成“所有人的开心事”,就算严肃的历史也被他打趣成了笑剧,搞怪在这里被乔伊斯发挥到了极致。《守灵夜》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喜剧性的民谣,从早到晚头昏昏醉熏熏的泥瓦匠从墙上掉下来摔死了,然而一旦一杯酒泼到身上,都不用入口,这个酒鬼就复活了。书中另一个从墙上掉下来的故事是最有名的英语儿歌之一《国王的人马》的主人公憨蛋呆蛋,这只著名的蛋很多地方都译为“矮胖子”,但其实这个穿着人类衣服的角色只是一只蛋。这只蛋不知道为什么坐到了墙上,结果当然是掉下来摔个粉碎,而且碎得如此彻底,即便国王出动了所有兵马也没法把蛋壳拼回去。

  东方早报:你的译本中有大量的注释,其中相当部分是关于西方,尤其是爱尔兰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的,这些背景知识对阅读《守灵夜》是必需的吗?

  戴从容:这是对不同层次读者来说的。随便读一本小说,比如莫言的《红高粱》,普通读者并不需要知道小说背景,读乔伊斯也是一样,除非你要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你并不一定需要这些文化历史背景。但要做全面理解的话,你就要去了解西方的历史,乔伊斯的个人历史,爱尔兰的历史文化,这就对你的阅读有帮助。但我想,这对所有深阅读都是一样。

  实际上一本书有不同的读者,不能强求。像你因为去过都柏林和爱尔兰,知道利菲河的样子,你个人的经历能在阅读中获得共鸣。我是先读这本书再去都柏林的,但这并不影响我的阅读,只要爱这部作品,就会记得书中的那些意象。当我来到都柏林、来到利菲河,我就可以和利菲河对话,我们之间的纽带是乔伊斯。所以我看利菲河的感觉肯定跟一般普通游客完全不同。我还会沿路主动寻找夏娃与亚当教堂。读完《尤利西斯》,就算你没有去过都柏林,你已经对这座城市非常熟悉了。而《守灵夜》将我们带入爱尔兰,读完之后,再去爱尔兰,就会去寻找书中提到的各种东西。

  《守灵夜》的文化影响?

  乔伊斯做了很多文学实验,和其他写作者相互影响创造新的东西,最后影响我们的文本观念甚至对社会的看法。

  东方早报:既然一代代学者都在解读《守灵夜》,乔伊斯本人在活着的时候有没有解释过这部作品?

  戴从容:这就是作家和思想家的不同,你不能要求作家上升到理论。乔伊斯把那些东西都概括出来,可能就写不出来了。对有些细节,乔伊斯有所解释,是向他的赞助人。乔伊斯觉得应该有人能读懂《守灵夜》,会有人解开,而事实证明后人的解谜速度远远超过他的300年的预估。设谜解谜是一种智力游戏,用他的话说,正是因为设了这个谜,才会吸引你忙上300年。

  东方早报:这部作品带来的文化影响在哪里?

  戴从容:德里达曾说,他读乔伊斯已经读了25年或30年了,而且每次写作,乔伊斯的幽灵总在其中浮现。他在《给乔伊斯的两个词:他战争》中专门以《守灵夜》为研究对象,借助其独有的声音与文字同时存在的现象,以及两者既相颠覆又相互支撑的特点,证明解构主义对说与写的等级关系的消解。法国著名女学者克里斯特娃虽然未把乔伊斯作为自己的专门研究课题,但她一直把乔伊斯的作品当作验证她的符号学、精神分析和女权理论的范本,并称那种启蒙性质的、修辞性的和教条主义的作品已经丧失了吸引力,“只有一种语言越来越具有当代性:在30多年来,一种与《守灵夜》的语言类似的语言。”

  乔伊斯是要改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他的作品就是一把去打开各种文化的钥匙。《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一部敞开的没有边界的作品,相当于一个文本链接,可以连接到其他文本。从语言上看,《守灵夜》要比《尤利西斯》更加打破句子规范。它难的不只是那些词,还有句子,在他的句子里,好几行都找不到主语谓语,颠三倒四。很多作家间接受到乔伊斯影响,乔伊斯的意义,打个比方就是时装大师设计的时装你看不懂,但那些元素会渐渐用到其他服装中去。乔伊斯做了很多文学实验,和其他写作者相互影响创造新的东西,最后影响我们的文本观念甚至对社会的看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