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作品 >> 正文

寂静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5日16:26 来源:文艺报 向 迅(土家族)

  我时常站在院子的一角,望着寂静的原野发呆。偶尔,小侄儿会推开门,跑到我身边天真地问,叔叔你在干嘛?我将他抱起来告诉他,看天空有没有飞鸟。他望了望灰暗的天空,觉得无趣,又跑开了。

  小侄儿还不能理解我的心事,我也不便告诉他。

  我似乎在另外的篇什里提到过,住在家里,无论是打开门,还是窗子,所望见的都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这话无丝毫夸张。以前我没有真心领会故乡赐给我的美景,抑或是我在俯仰之间看见了,不是熟视无睹,就是不能悟透那美的内核。

  这两天与师妹谈及的一个话题,便是很好的佐证。

  师妹懂易经,善占卜。一时心血来潮,便让她帮我占占今年运程。

  她将占卜结果发来:“吉。有获。谨防小人。”

  我求破解之法。她支了一招:“世上诸事,莫重于心!心为万物之缘起,一切为心,相由心生。从现在起你试着调心,效果非凡。”然后,教我调心方法:“先试着让心不杂乱,清静、平和。凡事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意识里总是好事物,没有坏事物。日久境转。”

  后又谈及她要重回寺院读书,且说佛门清静。

  我告诉她,只要心静,在哪儿读书都一样。她夸我境界转得快。我很不满意地回复她,我很早就知道心静自然凉了。”

  不料她的回答令我心悦诚服:“知道和体会是两个境界。”

  ——这一回对于原野的无数次凝视,我终于惊觉,这院外的景色有多美呀!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拍下了原野的几个侧面,返回屋子让家人欣赏,他们竟问我,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儿?

  我拍下的几张照片,都是以自家院子西边的青山和自家的竹林为背景,主题是被白雪覆盖的原野。画面素朴宁静,俨然大家手笔,难怪他们认不出了。

  这种自然造化的寂静之美,与我与生俱来的审美情趣是一致的。我骨子里对于寂静之美的偏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显然是自小在无形之中受了这别一番天地的影响。

  我的性情,是这山水的性情。

  我总是抵御不了那寂静的蛊惑,踏着山路上的积雪,一次又一次走进那原野深处。天地静谧,苍苍莽莽。那些被我不知走过多少遍的山路,有了新的寓意,似乎在顺应天意引导我接近某一种在其他地方无法抵达的胜境,引导我接近山地里先知先觉的神灵。那些被雪覆盖着的田野,像是写满了古奥文字的典籍,更像是神秘的天书,等着我平心静气地阅读。

  我时时妄想将这原野的某一时刻凝固起来,那画面一定是对古诗“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的最好写照。可那些鸟雀总是不守规矩,不甘寂寞地闹腾起一些动静来。它们是那一幅山水画里可以随意点染的笔墨。我的诗人朋友,有的将它们比喻为可以飞翔的树叶,有的将它们说成是一棵树写给另一棵树的情书,还有的将它们看成了一块飞翔的“大陆”。

  我喜欢这些小不点。若没有它们,树木一定是孤独的,原野也一定是寂寞的。

  这个季节,在田野里活跃的还有土著狗。它们若在空旷的原野里跑过一遭,绝不能隐藏住自己的行踪,一串串脚印已将它们出卖了。

  那些檐上的雪与炊烟,那些夜晚的灯火与狗吠,那些树林里的风吹草动,那些雪地上形迹可疑的足迹……都是寂静无处不在的影子。

  这无边寂静的原野让我心神安宁,有时却又让我在胡思乱想里陷入无边的激动之中。

  一次,我正在山野里行走,一个从来不曾闪现的念头,不知怎的就跃了出来:我们土家族的先人,是否在历史的某个空白处写下过一部不为人知的史诗,是否留下过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

  寂静无言,不知不觉融入生活于斯的万物,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像一剂良药。在外省时,不知哪里跑来那么多烦心事,让自己寝食难安,患有严重的失眠症。而一旦回到故乡,杂念顿消,一挨枕头便睡沉了。

  内心连接着一方寂静的原野,那寂静便也悄然植入了内心。

  受了那寂静的感召,我内心里涌动着别样的冲动。当年沈二哥从北京回湘西,在船舱里给三三写下了那么多漂亮得惊人的篇什,还画下了那么多简洁雅致的素描。先生有才,湘西有福。我还想起了张炜的散文《融入野地》。不知道他是受了怎样的启迪,才完成了那样一篇深沉而宁静的作品。还想起了肖霍洛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我却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日复一日地静静沉思。

  而奇迹就是这个时候发生的。我总以为有神灵在暗中相助。

  那天清晨,当我打开侧门仰望天空时,我完全被那天地间的奇异景观迷住了——自家院子背后那座东西走向绵延不绝不可一世的高山山脉,完全沦为了一团光晕的背景——那光晕的核心显然是被层层灰色云团裹住的太阳!金箔色的光团,正孕育着让万物顶礼膜拜的辉煌——远远望去,那就是一团可遇不可求的佛光。光团附近,天地线条清晰毕现,就连生长在那一段山脊上的树木的形象也可圈可点。其他地方呢,布满了灰色云团的天空与覆盖着茫茫白雪的原野浑然一体。

  两相对比之下,山脉背面的光明与清江北岸黑色的背景是何等鲜明的区别!

  那光晕像一个吉兆,更像一个古老的预言。

  我敢对着天地发誓,那是我有生以来有幸见到的最有深意的景观。那种无以用语言言尽的美,持续重重地撞击着我迟钝的内心——它将深刻地改变我对故乡的看法。

  在此之前,我不断写到鄂西山地的美,尽管那都是一些真实的描述,可我又总是疏远着它们,我总以为还有比它们更切近我内心的美。我并非发自肺腑地描写它们,因我从来就没有走近它们,没有去阅读它们,理解它们。

  现在,我才觉得这块土地的可贵,那些差不多被我们这个时代遗忘殆尽的品质和美德,还在这块无尽的原野上代代相传。

  这寂静的美,来得多么深刻!

  我相信小侄儿总有一天会理解我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