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深山“画廊”(何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4日09: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何 申

  当我读到“美丽中国”这四个字,就想起我曾在燕山深处、如今称之“十里画廊”景区内山村待过的日子。

  出京师北上,与密云县一墙之隔,就是塞外的兴隆县。青松岭,就在这里。兴隆多山,既有高达两千多米的雾灵山,还有许多山野景致,足与张家界比肩。这其中,有一座名叫八品叶的大梁,奇峰林立,草木连天,蜿蜒的公路穿行在如诗如画的险山峻岭之间,观者无不称奇。

  四十年前的夏天,我当报社通讯员,到这里一个叫小子庄的村里采访。上峰点题,写“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大型事件通讯。我第一次接受这样的任务,极兴奋,很想一显自己的才华。吃派饭(那时没有公款接待),派到一户人家,老爷子和两个年龄挺大的儿子收工回来,现煮粥。半干的青柴,不爱着,沤得烟气熏人。我问家里几口人,儿子笑道:“筷子夹骨头。”有意考我。我是看过《艳阳天》的,书里开篇就用这歇后语。我惊讶:“三条光棍?咋不娶媳妇?”老爷子说:“娶媳妇?那就不叫‘小子’庄了。”我说这么好的风光,还愁媳妇不上门?他儿子说前年上门仨,如今跑了一对半。

  肚子咕咕叫,终于喝上半生不熟的粥。就着咸菜,我往有关“斗”的话题上引,老爷子一不留神,说:“斗斗斗,斗他娘个球!自从入高社之后就斗,斗得再吃不上小米水饭炒盐豆……”儿子瞪他一眼,不说了。

  那时我还是知青,原以为我那村就够穷的了,没想到还有更穷的地方。结果可想而知,在村里转,望着光秃秃的山峰,就想起大炼钢铁烧的树;看见破烂的小学校,就想起村里残庙的厚墙,那是早年的私塾……于是我没了激情,写出的通讯到了儿也没见报。

  时隔二十年(一九九二年),我作为工作队长,来到八品叶大山脚下的一个小村。此时,农民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正谋划如何在承包地里种收入高的经济作物,还有人准备开饭馆,要接待刚刚出现在大山里的旅游者。但随着连续三批工作队的到来,一切都停止了。在上面的明确要求和详尽部署(几天为一阶段,每阶段必须做到什么)下,我们进村后,要开大会,写标语。放广播,人人知。找骨干,开小动。走各家,找问题。然后要达到人人发言,家家表态。目的,是要“防止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说实话,不光村干部村民,连我都犯晕,这是哪对哪呀?

  当时,我任全县总领队(二位副队长),并主动要求兼任村队长吃住在村里。正当我不知该怎么办了,邓小平“南巡”的消息传来。我有了主意,本村工作队员,凡请假一律同意,最后就剩我一个人猫在屋里写小说。传出去,全县工作队都蔫不溜放队员假。半年过后,全地区开总结大会。进会场,有领导拉我到一边小声说:“你要有点思想准备。都是下面报上来的。”我不知何意,等到宣布受表彰的各县(七个县)带队人员,共二十人,唯独没有我。那一刻,台上台下几百人都瞅我,感觉真不好受。

  南巡暖风吹来,转过春,“十里画廊”山清水秀百花盛开。我写电视剧《青松岭后传》又来到这里。此时,乡村发展的步伐加快,到处生机勃勃。来到村里,村民见到我很热情,请我喝酒,我说对不起,那半年也没干什么事。他们说你不错,不折腾。县里的同志也借着酒意说抱歉了。我赶紧拦住,说《青松岭后传》将把一个不折腾、谋幸福的美丽山乡画卷献给世人。

  今年夏天,我再去“十里画廊”,“画廊”已非十里。承唐高速,国道省道,左右早已尽成“画廊”。那“画廊”天成人护,享日月之精华,天地之雨露。无人打扰,无人侵扰,美貌纯真。“画廊”脚下,小桥流水,点点农舍,红绿酒幌,宛如仙境。

  再站在华北第一山雾灵山上远眺:万里长城如一条金链,镶嵌于刀刃峰尖。密云水库似碧玉片片,倒映着北国群山。京华宝地,霞光千道,旭日蓝天……一瞬时,美丽的中国,就尽入我的心田,就尽在我的眼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