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发榜(程树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03日10: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程树榛

  年事日长,总爱回溯往事,特别是青少年时代的种种趣事,思之倍感亲切。近日,因找一件旧物,在翻箱倒柜时,偶而发现一张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眼瞅着这发黄的纸片,不禁又想起我考取大学后发榜的日子。“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因此,当年的幸福情景,立即在脑海中清晰地回映起来。

  我的故乡是江苏省邳县(现为邳州市) ,古称下邳,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程家原系宋朝“二程”的一支,因享祖荫,曾历代为官,后因兵燹所害,才避居于此;子孙繁衍,形成一个百年老村,名曰程家圩。她位于京杭大运河的西岸,土地肥沃,河流纵横,乃鱼米之乡也。话说到了1953年的秋天,因风调雨顺,乡亲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那一年,庄稼生长得特别好。稻穗飘香,豆荚摇铃,玉米咧嘴大笑,西瓜遍地翻滚,谷子在风中摇头摆尾,萝卜直往地底下钻。加上解放初期的那几年,国家工作人员,上下都比较廉洁,领导者的脑袋也还较清醒,懂得谦虚谨慎,为民着想,因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到处充满祥和、幸福的喜悦。乡亲们无不浸沉在这种喜悦的氛围中,等候着收获时节的到来。

  我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接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的。

  那是一天傍晚。夕阳已坠入西山,留下一片橙红的光芒,与晚霞相辉映。人们都已吃完晚饭了,各自寻找乐趣。而我的几位童年时代的伙伴,又相继来到我们的家院中的老槐树底下嬉玩。这棵老槐据说已有数百年的树龄了,高出在房屋之上。虽老干虬枝,但仍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是家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我因高考已过,在家休息,故每天都有人前来和我聊天,这儿也便成为招待“客人”的地方。而晚间,则是本村朋友聚会之处。由于我们程门是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个村庄里,所以来这儿的多半是同姓的兄弟姐妹,大家年龄相仿,青梅竹马,知根知底,玩耍起来毫无拘束和隔阂之感。经常是由我操琴弄弦,其他人吹笛品箫,业余歌手们放声高歌,唱的多是地方戏曲,民间小调。每天都是笙管齐鸣,歌声盈耳,充满青春乐趣。因平日都是我充当主角,铺排有序,众人随和,有条不紊。不过,那几日为等待高考发榜消息,总有点儿心神不定,奏出的乐声经常走调,惹得众人的嗔怪。那天我们演奏的是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插曲。正在高潮之中,又被我的二胡奏出的不和谐的音调扰乱了阵角,只好暂时停了下来。

  一位小妹妹撅着嘴说:“你大概又想你的‘小芹’了吧,老是心不在焉的。 ”

  另一个小弟弟马上纠正她说:“不!榛哥在等着高中的喜报呢,对不对? ”

  我连连摇头说:“都不是,都不是,你们不要瞎猜,我一时走神了,再重来! ”

  于是,我连忙调琴对调,又一同演唱起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人从大门外闯了进来,手摇一张报纸,高声叫道:

  “快来看呀,树榛高中了! ”

  大家都停了下来,乐曲嘎然而止,一齐把眼睛瞅着来人。此人乃是我的一个本家哥哥,在乡政府工作。这时,他已经走到槐树底下,对着惊讶的大伙儿,摊开了手中的报纸,然后说道:“呶,你们看,这儿印着呢! ”

  这原来是一份新到的《人民日报》 ,在那一版上登载着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名单,密密麻麻,整齐排列着。我的名字排在天津大学录取名单那一栏里,名字下面用粗粗的红笔勾画着。伙伴们一看,立即“哇”地一声欢呼起来,同时一齐涌过来向我祝贺,有的和我握手,有的与我拥抱,有的扯我的胳膊,有的拉我的手臂;几个近房的小姐妹高兴地在一旁流眼泪。不知是谁,到深院的屋里把我的老母亲请出来了,大家又一齐转向她老人家,向她报喜。

  与此同时,这消息竟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村。不多会儿,左邻右舍的父老乡亲都闻讯赶来了,把我们家的小院挤得满满登登的。恭喜声,祝贺声,赞美声,夸奖声,不绝于耳,“嗡嗡嗡”响成一片。在一片赞扬声中,几位年轻的兄弟们竟把我抬了起来,举过头顶,在空中抛来抛去,直到有人高呼“别吵吵了,族长爷爷来了! ”人们才把我放在地下。

  大家闪开一条道,让族长走进院里来。族长乃一族之长,通常由我们程氏家族里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这位族长系我爷爷辈,他现在年已过八旬,头发全白,一绺长须,飘在胸前。他因年事已高,一般不出家门,只有在全族中发生重大事情时,他才屈尊到临;今日我被大学录取的事竟惊动了他老人家的大驾,实在令人感动。他手持拐杖,颤颤巍巍来到院内,母亲早已把我们家中唯一的一把太师椅搬出来,请老人坐下。之后,老族长把我招呼到他的跟前,用手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同时用嘶哑的齿音说道:“好,好。为我们程家增了光,好! ”转身又向我母亲说道:“你的心血没有白费,把孩子拉扯大培养成人,寡妇失业的,不容易呵!孩子高中了,也有你的一份光彩。 ”

  一番话说得我母亲热泪盈眶。是呵,我三岁丧父,孤苦伶仃,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育长大,方有今天。老族长心里有一本账呀!然后,老人又讲起了我们不知听了多少遍的老故事:我们本是宋朝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后代,祖居安徽,因“二程”做官迁往洛阳,后来为逃避战乱,方躲到此处安居下来;祖先也曾光辉过,位高爵显,出人头地;直到清朝末年,族中还有人考中廪生和秀才,民国之后才沦为平民。你们要像树榛那样好学上进,重振家风,光宗耀祖,为程家争气……最后,老人家号召,为了庆贺程氏家族高中第一名大学生,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悬挂书写“立雪堂”的红灯笼。“程门立雪” ,是我们程氏家史上最光彩的一页,经常为族人津津乐道,为炫耀这个光荣,其标志就是高悬那带有“立雪堂”三个字的大红灯笼。

  我母亲自然是首先响应,立即把收藏在柜子中的大红灯笼拿了出来。多年来,由于父亲英年早逝形成的孤苦氛围,这灯笼很少挂出,今天母亲一反往日的愁绪,其高兴的心情可见一斑了。

  今日夜晚,我们家里人来人往,你祝我贺,络绎不绝;整个村庄也像过节一样欢腾着,家家门前的大红灯笼映红了夜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