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苏童
自《南京南京》暌违四年之后,陆川挟着《王的盛宴》呼啸而来冲击今年的贺岁档。他上一部作品曾引起了巨大的个人争议,也惹来了不少骂名。在我看来,这次他还是会引起巨大争议,只不过这次的争议不再是《南京南京》是否尊重历史,尊重死者,尊重国格这么简单,它必将让争论的参与者扩大化、争论白热化,因为它从那些让人不安的中国历史深处窥见到了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一些黑暗、肮脏的“三观”,这些“三观”甚至还延续到了今天,我甚至怀疑,只要中国人存在,就会一直延伸下去。同时,这些摊开在历史层面上的污水潭或多或少也反照出中国当下的一些事件。但中国人自古就不喜有人揭老祖宗的短,更不喜欢给当代抹黑,我看陆川有点悬。
陆川也狡猾,他洞悉今天中国各社会阶层内心都喜窥政治帷幕的欲望,君不见微博遍地都是关于官员的针砭,电视荧幕里遍布宫廷戏和历史剧,畅销书榜大多都是官场小说或者商场小说,不是《省委书记》就是《驻京办事处》,要不然就是《胡雪岩》,大多数都是做为励志材料来看。这种情况下,陆川能揪出中国历史的一些成年旧账,并试图暴露君王们的黑暗内心,《王的盛宴》让我看见了他除狡猾之外,毕竟还有些抱负,所以愿意就这部电影中的观点发挥一二,观者自当消遣。
【鸿门宴的重演】推动全片发展的气眼 巧妙伏笔堪称最大亮点
《王的盛宴》从晚年刘邦诛杀韩信后,回忆当年借兵项羽,得到秦玉玺,被迫赴鸿门宴入手,大部分都是讲诉楚汉争霸的大小战役和刘邦、吕雉晚年诛杀功臣的宫廷权谋。从鸿门宴着手,只因它是影响中国人至深,同时也影响中国历史至深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且有趣、诡异、险恶,充满戏剧冲突。鸿门宴只是聚焦大家视线的一个“局”,一个推动故事发展下去的主因和全片的“气眼”,各人的命运被历史编织的丝线聚拢于此,同时也发散出去形成不同的人生轨迹,其中最重要的是刘邦在这个节骨眼上的心理转变。
从家中仅仅数亩水陂的小吏到提前杀入关中,入主巍峨庄严、楼宇森立的阿房宫,已快知天命之年的刘邦第一次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感觉到了内心一直未敢正视的欲望:从灭暴秦到要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片中不惜大量动用CGI展现阿房宫的奇观瑰景来渲染刘邦心中涌起的万丈波涛,只为鸿门宴上刘邦即将付出的屈辱代价和担惊受怕,成为困扰他一生的心理阴影做铺垫,刘邦一生中关系最惧怕的两个男人和他注定相逢。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战战兢兢地臣服并认错,门外虎视眈眈的刀斧手,甲帐内欲取刘邦性命而后快的范增和项庄等大小将领,贪婪好财,暗中保护的项伯,不怒自威的项羽,这段戏表面上要比以往其他讲诉“鸿门宴”来得更贴近历史的陈述,但陆川在这里用剪辑完成了一个巧妙的伏笔,是我觉得本片在电影技法上最大的亮点,结尾再提。
鸿门宴上这些器皿的功用和历史细节的考证,包括项庄如何起舞,项伯如何救助,陆川都对“鸿门宴”做了重演,值得褒奖。
【楚汉双雄的重塑】在权力诱惑钱挣扎求生的刘邦 文艺范儿的贵气项羽
刘烨在鸿门宴这段戏里的表演还是像模像样,一个草莽出身的男人在面对权力的诱惑和即将到来的性命之忧之中挣扎寻求一条生路的心理刻画完成度颇好,但也仅仅止步于此了。影片后段的晚年刘邦,心之叵测,手段之毒,不是刘烨眨巴着那双雌鹿般的眼神,靠化妆和咆哮就能演绎出那种帝王戾气的,没办法,刘烨气质天生如此,不太适合扮演刘邦和朱元璋这种历史争议大,个性复杂的君王。
片中项羽则依旧保留了历史上熟知的贵族风范,托大成了他犯下的最致命错误,用片中台词来形容就是:“贵族只看得到他们自己的光芒,而忽略了别人的欲望。”在鸿门宴上他恣意让项庄戏弄刘邦,最后才松口放刘邦生还,不仅如此,贵族的傲慢让他在关键时候假仁义,再度犯下第二个错误,给惊魂未定的刘邦提供了巴蜀封地,后者从此有了战略依靠。这个片段其实完成了一个历史陈述:贵族执权终究要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而平民则取代之,原因不仅在于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深层因素还在于贵族们还坚信诸侯分治天下,而不是大一统的统治观点。项羽在阐述他灭暴秦的原因时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因为要统一人心,让天下人都听他的,变成他所驾驭的奴隶。” 陆川在这里提出了全片第一个有趣的观点,中国古代是否有建立联邦制国家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是否因为项羽的落败而终究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尽量片中大量充斥着项羽如何威武的描绘,可惜还是功亏一篑。吴彦祖因自身太过文艺范儿的气质,对这个人物只完成了贵族气质的刻画,但那种睥睨群雄,不可一世的“万人敌”形象并未落到实处,加上在片中出场不多,角色略显单薄,好在影片故事核心不是围绕着刘邦和项羽的生死较量,而是落在了刘邦对待韩信这位大功臣的态度上。刘邦惧怕韩信的肇端始自于垓下之战,十面埋伏之时。那时韩信已成为兵家战神,连楚霸王都能被他丛丛包围诛杀,刘邦望向韩信自信指挥百万大军的神态,看到项羽被分尸的惨景,不禁内心起了很大的疑惧。刘韩间几个连串的切换镜头,陆川完成得很好,寥寥数笔就交代了刘邦已动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