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目中无人与心中有人(刘诚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9日10:28 来源:北京日报 刘诚龙

  与一位朋友QQ闲聊,说起L来。这位朋友读过L很多文章,连道佩服,之余却又送问号来:L哥谁都批啊?余秋雨是文化大师,他批;季羡林是国学大师,他批;奥巴马都连任总统了,他也批人家……太目中无人了吧?

  他之所问我答不上来,要答也可能答得不透底,恰好我在读明朝黄虞龙文章《与客》,是谈创作的,不长,全抄于下:

  古今能文章之士,皆胸中无物,眼底无人。无物,故山河大地,以至虫鱼花鸟,都足供笔端;无人,则先秦两汉,百家诸子,只是我寻常交往,少则证羲画之爻,多则衍天龙之义。酒籍肉帐,悉成佳篇;怒骂嬉笑,无非至论。昔之坡仙,今之卓老,庶几近之。

  黄虞龙做这篇《与客》,是很有针对性的。当时作文有规矩,“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讲究字字有来历,句句得典故。圣人没说过的话,不能说,圣人没论过的理,不能论;只是文再怎么推崇秦汉,后来人却没写出秦汉雄文来,诗再怎么膜拜盛唐,宋元明清再也没写出盛唐高歌来,亦步亦趋,圣人云则跟着云,到底没出息。

  黄虞龙给我们当头棒喝:推倒偶像的魅影,除掉崇拜的梦魇,文章才有可能构建“佳篇”,思想才有可能渐近“至论”。屈原之诗,没人敢易,而东坡敢易;孔子之言,无人敢疑,而李卓吾敢疑;所以东坡文章自成一格,可以比肩屈原;所以卓老思想石破天惊,可以搬进思想家高坛。真正的作文高手,都有自己一套,真正的思想大家,也都有自己体系。

  实际上,黄虞龙先生所谓的“目中无人”,并非目空一切,谁都瞧不起,而是将圣人伟人大人物做“寻常交往”,既是寻常交往,那么一:三人行,必有我师,下问都可以不以为耻,上问更可;那么二:不以其是为是,不以其非为非。孔子再是大师,有什么不能批的?儒学有很多精华,也有很多糟粕的。莫言获得了诺奖,也不等于批不得,莫言获取最高奖,并不等于前无莫言,后也无莫言。

  职场里现在依然是“目中有人”,一把手说了的,谁也不能改,谁也不能动,所以我们所见到的情形多有“以言代法”。但在文坛里,“目中无人”已然是了,再怎么高大与伟大的人物,也并不正眼瞧。过去的文坛唯人物是瞻,现在的文坛可能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要你是成了一个人物,那么骂的就是你,名高于山,谤高于天,越是名高的人,越是要找上门去骂,对的也骂,不对的也骂。这虽达到“目中无人”境界,却没能守住“寻常交往”的底线,这也是可忧的。这种骂,其心底藏伏的心思,不是越过人物达到的高峰而疾进,而难免是对人物达到那样高峰,想到自己怎么也越不过了,于是对他开骂:看,他算什么?算老几?显然,骂者心中燃着嫉妒的无名野火,烧人又烧己。

  我理解中的“目中无人”是破除个人崇拜,不是不把他当人看;我理解中的“寻常交往”是朋友之间的来往,而非敌我之间的对立;以名人为尊,固然不足道,以名人为仇,也不足法。大多数人物的成功,不是浪得虚名的,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自然任何一个成功人物,也还是人,免不了有人的缺点与弱项。他之长,我取之,不以其长掩其短,以之一好百好,拜服其脚下,起不来;他之短,我弃之,不以其短忽其长,以之一差百差,对他不屑一顾。郁达夫说:没有伟人出现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人出现而不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是站在民族高度而立论的,若站在个人角度来说呢?没有伟大人物可学习,是难以出现伟大后学的;出现了伟大的人物而不学习的人,也是难以成功的。简而述之是:既要目中无人,又得心中皆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