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渴望新生——蒙古走笔(陆彩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3日10:12 来源:光明日报 陆彩荣 (北京)

  那一刻,灿烂的夏阳尽情地洒在蒙古国中央省绿草如茵的大草原上。

  草原旅游在这蒙古草原上渐渐地成气候了。雄壮的牧牛坚定、沉着地拉起沉甸甸的牛车,一如当年驮着成吉思汗的大帐车,毫不迟疑,平稳有加。牧羊犬欢快地前后左右巡查着,尾车的风铃随车而动,骆驼则高高地扬起脖颈,驮着主人压阵。远处,白色的蒙古包在辽阔的绿原上团团点点地散布着,与蓝天上飘浮的白云遥相呼应,真叫人分不清哪个是白云,哪个是蒙古包。只要汽车加一把油,七八分钟的光景,就能转到另一座山去,便有成千上万的牛羊在身边享用肥美的青青芳草。

  蒙古草原与内蒙古草原紧密相连,只是在国境线处,用刻有国徽的界碑与漫长的铁丝网相隔开。我们乘坐着蒙古国长大编组列车,气喘吁吁地爬上平均海拔达千米的中央省草原,游龙戏海般地拐了几个大弯后,首都乌兰巴托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列车两边风景宜人:图拉河畔,杂树丛生;青草深处,牛羊成群。漫山遍野的蒙古包与简易房相混杂的民居,裹挟着一种密集而又躁动的气息,强烈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蒙古国人口不足300万,乌兰巴托占了一半多。其实,一百五六十万人口的城市在世界上也算不上大,但乌兰巴托竟有如此能耐,愣是将沿图拉河谷地铺展开的百万人口安置得密密麻麻,从山下一直到山顶,几乎让人没有喘息的空间,与城市郊外大草原疏朗、简约、大气、悠闲的格调,大相径庭。眼前的乌兰巴托体现着一国之都特有的霸气,这大概是曾经孕育过一代枭雄的马上民族的特性使然。

  其实,今天的蒙古国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除了畜牧业及与之有关的加工业等轻工业外,国民经济不成体系,现代工业更是落后得可怜。但也正因此,蒙古国非常欢迎各国商品进入蒙古市场,且大量免税,其国际化风范堪称一景。乌兰巴托的大街上跑着来自全世界的汽车,且价格便宜。从欧美的法拉利、悍马到韩国、日本的现代客车、丰田商务车,一应俱全,北京现代生产的油气混合小轿车则是出租车的首选车型。乌兰巴托的城市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多样多元,混搭混合,杂糅杂生。建筑样式有苏式的、蒙古包式的、西洋式的,更多的还是火柴盒状的现代简易式楼房。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偏于西化,讲究闲适安然,注重当下的生活质量,基本没有储蓄观念。据说,蒙古人有钱就买房买车,没钱就卖房卖车,横竖都是要消费。因此,乌兰巴托住房发展很快,稍富一点的家庭都在市区有公寓房,在郊外还有别墅,别墅边往往又要搭建一个蒙古包,这也算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与保护吧。蒙古国有一条特殊的法规,每一个蒙古国成年公民都有权在首都地区购买一块六七百平方米的土地,且费用极低,只需象征性地交纳100美元。难怪乌兰巴托那样的拥挤。这里的中等收入家庭一般都拥有两辆汽车,因而道路拥堵,加上路况不佳,灰土随风而起,车子都是一幅灰头土脸的模样,全然没有草原城市应有的清洁与通畅。蒙古友人戏言道:蒙古人过惯了游牧生活,对定居的城市生活没有经验,城市规划就更谈不上了。

  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建交的蒙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在加大开放发展力度。今天的乌兰巴托很容易令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许多城市:建设工地遍地开花,市区道路破膛开肚,城市多少显得有些脏乱。但谁能说这不是发展所必经的阵痛呢?乌兰巴托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新的国际机场正在规划中,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开始出现,多支点不结盟外交政策逐步明朗……一个渴望新生的蒙古在孕育之中。但正如蒙中友好协会主席张苍诺罗布所担忧的,加速开放的蒙古如何保持民族特性与传统文化的活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这如何不是每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面对的?!

  中蒙是地理上不可选择、国境线达5000公里的邻国,应该、也能够成为睦邻友好互信的战略伙伴。那位蒙古友人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蒙古要健康地发展成长,就离不开蒙中友好。这是国际政治的必然,也是我们由衷的祝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