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灵山记(徐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19日11:05 来源:文艺报 徐 风

  一

  去灵山胜境的路上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是初秋,难得的清朗之夜。下榻灵山精舍,若庙非庙的建筑。入内,迷宫般布局,仿佛有佛的气场感应。参加笔会的作家们被一一告知,晚上有功课,须穿上出家人皂衣入场,合身与不合身皆无关系。分明我们从红尘深处聚首到此,各自带进纷乱气息,兼杂人间诸多困扰。手机响彻耳际,尘世晃荡不已。笔会组织者希望我们体验一下佛家的情怀,让纷扰的心获得片刻安稳。并且,在灵山胜境的佛教氛围里,写下内心的感受。但是,心能静下来吗?不能。为何不能?因为我们跟这割不断的世界有太多的联系。社稷家国、爱恨情仇、生老病死、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一具疲惫的血肉之躯,年年月月穿行在欲望的丛林里,突然来到这个叫灵山胜境的地方,佛,佛经,佛堂,还有缥缥缈缈的梵音,合力包围,似乎想割断我们跟世界的联系。佛堂庄严,法师让我们盘腿而坐,静心,敛神,洗手。以虔诚之心抄写心经。但见佛堂里人人正襟危坐,执手抄经而静寂无声。忽然想到,众生皆有佛性,世间之人,只怕个个与佛多少有些缘分。尘世的爱欲执著,把人们的心蒙得太深。或许这次的偶然机缘,又把人们某些沉睡的记忆唤醒了些呢。按照佛家的因果来讲,我们今天的“短期出家”,亦因亦果?或许,既因又果。远世种因,今日有果;今日种因,未来有果。

  心经抄毕,法师问作家蒋子龙,心静下来了吗?子龙如实作答:没有,反而更乱了,仿佛前世今生的事情,一齐涌上心头。众皆窃笑。少顷,法师又问,心静否?子龙答曰:非也,还是乱。法师笑了,说,老师您能感觉到心乱,证明你已经能把持住了,实际上心已经在归于平静了。七旬子龙,乃文坛骁将,此刻不禁莞尔,那一笑,感觉特别纯真。

  佛的根本是什么?平常心。因为太多的人不愿意平平常常,所以人们的心总是在欲望的沟壑里突围、奔走。但是,这个世界如果大家都没有了欲望,那岂不成了植物的世界?故人说,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如此悖论,常常左右人们的灵魂,生生不能停歇。

  笔会还有一个规定动作是“过堂”。寺院里称吃饭为过堂。吃饭时,须恭敬肃穆,不可有半点声响,且有整套仪式。平日里习惯在酒桌上喧哗叫喊的人,真该来这里修炼一番,静下来,让耳朵听听自己的心跳声,对于今天的人们,该是多么的奢侈啊。脑中忽闪一个画面,一跣足僧人,蓬头垢面,托钵沿街乞食,此人好生面熟,袖中半卷破书,囊里一枚古壶,抑或是我的前世?一时恍恍惚惚,一颗心终无安放。依稀想起周作人的一首诗: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少顷,托钵素食,让钵中白粥,就着清淡素菜,慢慢入口;个中滋味,渐渐弥漫心头,仿佛尘头落地,回到凡间。想那佛陀,曾经开示托钵乞食的三层意思:一、少欲知足、专心修行;不贪珍珠、美恶均等。二、为破我慢,解脱烦恼,于富贵贫贱等家,皆无拣择。三、去除贪心,慈悲平等,令众生广种福田,大作利益。谁能想到,文明社会缺失的东西,在偏安一隅的佛堂里,正静静地与行色匆匆的人们擦肩而过。而礼仪、规则、法度,在浮躁甚嚣的今天,除了佛堂,我们又去何处寻找呢?

  在灵山,听一夜禅雨,心有所悟。

  二

  一个神奇的秘籍终被缓缓解开,内中写着四个字:无中生有。

  无锡不出锡,此山非灵山。原本是残垣断壁,举目皆荒冢昏鸦。古树,仅有一棵,无名;古庙,小小一座,无名;古井,枯竭一口,依然无名。

  88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屹立起来了。江南造化,天下造化。自此,看山,山得灵魂;观水,水获灵动;环顾四周,一草一木皆生灵性。

  为什么人们需要佛?那是因为,人们的灵魂需要有一个洗濯、净化、安放、寄托、诉求的地方。

  佛,惟有佛,能让人保持清净之心、省悟之心、敬畏之心。星云大师说,正信比迷信好,迷信比不信好,不信又比邪信好。在他的理念里,佛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的一切皆具有人间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他只是比我们慈悲、宽怀,他更懂得磨炼、修行,于是他便超越了我们。

  见到了灵山梵宫。一个镶砌着世上华美之器的巨大气场。说它有旷世之美并不过分,说它集合了尘世的至臻至丽亦不夸张。何以证明佛法无边?没有壁立千仞的建筑,敬畏之心何以生起?没有大气磅礴的构造,何以体现重重无碍的博大境界?佛力有时必附丽于器物,方派生出宏大感应,使众生敬仰。细腻精湛的木雕,绚丽夺目的壁画,流光溢彩的琉璃,清馨典雅的瓯塑,浓艳华贵的漆器,雄浑苍厚的油画,静谧端庄的石刻,因其神圣庄严奢美至尊,继生无边浩瀚,而成为净化众生的心灵归所。穷人走进这里,会感到很富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世上绝佳皆为佛有,人心因此大平。如此大饱眼福,不枉人生一遭。富人走到这里,会感到很贫困,碌碌一生为财而搏,倾其所有不过沧海一粟,在梵宫他会一下子丢失自己。好人走到这里,会感到很欣慰,劳动与创造在这里修成正果,内心的夙愿得到佛光青睐,身心的满足如同醍醐灌顶。坏人走进这里会感到很恐慌,佛法庄严疏而不漏,灵魂霉变内心孽债全然曝光,仿佛头顶五雷轰响而群佛攻之。

  九龙灌浴。佛教故事之现代演绎。据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场面宏大,佛教典籍《本行经》说:佛祖释迦牟尼自诞生起便能说话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佛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此时花园里忽现两方池水,苍穹则闪出九条巨龙,皆喷吐水柱,为其沐浴净身。灵山胜境的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再现了故事中的绚丽景象。在九龙灌浴广场,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全身鎏金的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鼓乐齐鸣,喷泉若九天而来,尽显百态千姿。真可谓天上人间,不知今夕何夕。

  不容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秀场。支撑这个秀场的,无疑是策划者的妙意精心和现代科技的力量,但何尝不是一次众生心灵愉悦的美好体验?突然想到多年前,在山西太行山的一次游历,那一日行程紧迫,车马劳顿之累遍及身心,辗转十万深山之中,忽闻钟磬之声,隐隐约约,若无似有,仿佛天籁之音似风拂过。顿时,清心愉悦之感一扫疲惫委靡。那种奇妙之感毕生难忘。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种洗濯人心的力量。无论山川、草泽、阡陌、河港,它皆可无处不在。哪怕它的力量是暂时的,甚至只有一瞬,但它确实存在。而一瞬足以洞穿千年。

  三

  天下的寺院皆是我喜欢的。我喜欢佛像的端庄、法度无边的微笑,喜欢僧人从容淡泊的身影,喜欢晨钟的清凉、暮鼓的浑厚。

  灵山胜境无疑是一个绝妙的安放身心的去处。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馥郁黄花无非般若,每一条通道都延绵着无尽的禅意。不过,走向这里的人须有禅心,才能感受禅福。旅游者在这里花钱消费,完成了一次尽兴的游玩之旅,膜拜者在这里烧香念经,完成了一次虔诚的心灵洗礼。而香客所求,无非平安富贵、发财圆满。佛日夜忙碌、普度众生,超度与布施如繁花竞放。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听到了银子哗哗的声响,这是佛的赐予吧。袅袅的香烟里,人与佛默契相处,皓月清宵、冰玄曳指,苍山无语、蕴藉生辉。

  若是问我,灵山胜境还缺少些什么?我会一时答不上来。只是觉得,此地醒目之处皆见佛语,如布施、持戒、忍辱、般若、普济、禅定等等,只是断断少见“慈悲”二字。而我们身处的这个提倡和谐的社会,最缺乏的恰是慈爱与悲悯。这其中,包含着强者对于弱者的慈悲,富人对于穷人的慈悲,健全人对于残疾人的慈悲,等等等等。

  没有慈悲,便没有了光明,没有了人间的温度。缺少慈悲,则仇虐生长、暴戾泛起、淫盗滥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里如果能多加些慈悲的力度,周遭的鲜花便会愈益馥郁芬芳。

  离开灵山的那天风歇雨止、四野清旷。长天碧空如洗,大地呼吸绵长。苍穹如同佛光普照,身心俱被温暖。向着灵山大佛,我默默行礼。释迦牟尼说,我们在每一口呼吸里都经历着生死。平常心,便是人生最持久灿烂的花。拜完佛我又转身走向人间,带着山间的岚气,心也清了,目也明了。许过愿我又转身步入红尘,带着云水的轻松,行囊也轻了,步履也轻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