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评论 >> 正文

惊涛骇浪中的“精神舰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16日17:15 来源:王宗仁

  丁小炜带着亲历者的眼光和情怀,创作了反映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纪实文学。我在这部书成书之前就读了他发表的部分章节,难以平复激动和喜悦的阅读心情,我将它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排行榜》一书。这次系统完整地阅读了《在那遥远的亚丁湾》,对海军官兵在惊涛骇浪里为中国人开辟新航线的英雄壮举,有了更深层的全面了解,也为作者在类似实战的护航第一线,创作出这么一本具有扎实而深厚的海洋军事人文气息的作品而感佩。在作家走马观花的“采风”式深入生活盛行的今天,丁小炜这本书创作过程中透射出来的生活与文学的关系,尤其值得我们珍惜。

  丁小炜以广阔的大海作为创作背景,远离了文坛的喧嚣和纷扰,进入一种自然状态的写作。在他笔下展现出来的一大批海军官兵,他们之所以使人感到真实,是因为他揭示了他们生命的本质。这些生活在风浪无常、险情突来的大洋中的官兵,他们灵魂的皱褶里常常闪射出我们在陆地生活的人难以见到的人性光辉。

  这部书里有两处出现了一个叫“老轨”的人物,前面写了,后面又要写,我想,这不仅是作者在写作技巧上的安排。在两个章节里写同一个人物,这样就加深了读者对“老轨”的印象。“老轨”的名字叫周志其,是机电部门长。8个月的海上护航时间太漫长,可他却说:“别说8个月,再待上8个月,也值!”他还说,春节回家时,家乡人听说他要去护航,羡慕得不得了,他感到很自豪。“老轨”对事业的这种执著、深爱和自豪,无疑是军营对他灵魂的锻造和塑造的结果。具体说,是异常艰苦的主机舱这座熔炉锻造了他。“老轨”从军校毕业已经十多年了,一直在舰艇上工作。他工作的主机舱是舰艇的心脏,有巨大的轰鸣声,扑面而来的高温达42℃,噪音110分贝,还有浓烈的燃油味。时间长了,在这里上班的人出现了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有呼吸道疾病。“老轨”也晕船,可他每天至少要到机舱巡视五六次,承受多大的痛苦可想而知。他说:“机电部门在全舰管辖的部位最多,包括主机、辅机、油、汽、水、电、空调等等。管辖部位多意味着担负的责任也最大。”他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有时一听到敲门声就会惊得一下子蹦起来。

  “老轨”在谈恋爱时也是个很浪漫的青年,热恋中他情意绵绵地给女朋友写了许多情书,妻子现在还珍藏着。可是如今,他经常在海上风里浪里奔忙,根本无暇给妻子写信,连打个电话也很稀少。倒是他的老婆在这次出发前给他写了一封信:

  老公:

  好想跟你一起走,亚丁湾的天一定很蓝,希望那里的水把你养得壮壮的,我和宝贝女儿会好好在我们温馨的小家等你凯旋。你不用替我们担心,照顾好自己才是最要紧的,我保证你明年回来看到的还是那个风采照人的漂亮老婆和活泼健康的女儿。老公,希望你每星期都给我打电话,让我知道你过得怎样。很想把下半年要说的话都写上,可惜我的写作能力不是太好……

  老公我爱你。

  你的爱妻:涛 

  2009年7月15日

  读这样情书的人不把敬佩和羡慕的目光投向写信人才怪呢!军人的生活里加进了妻子的思念和鼓励,他们的理想信念才更加坚定,他们的思想道德才更为纯洁。

  在《护航没有让女人走开》这一节里,作者用充满勇气和梦想的文字,描述了护航编队7个女军人在浮动的国土上竭诚服务的事迹。她们“履行着神圣的使命,与800多名男军人一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纵横驰骋、风雨兼程,浮动的国土就是她们精神的营地”。这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护航生活的艰辛,更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温暖的人性之美。由于性别的原因,她们付出的智慧和体力比男人更多一些。当800多名护航军人把敬佩和感激的目光、话语送给她们时,她们当之无愧。我们不会忘记这7个各具特性的女军人:因为有了三闯印度洋的经历让她一生都为之骄傲的护士夏贞贞;带着对两岁儿子的牵挂在眩晕、烦闷与思念的颠簸中尽职尽责工作的工程师钱怡;在驻港部队刚执行了4年任务接着又来护航的离异女军医盛睿方;从地方特招入伍被评为“护航女尖兵”的护士向骄荣;把“护航日记”写得像散文一样精美的外科护士陆爱萍;三次推迟婚期在海上面对战友们为她摆下的没有新郎的婚宴流下热泪的文化干事胡赟;还有被英国护航编队皇家海军准将祝愿可以成为女舰长的临时翻译邵小琴,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合格的军人。丁小炜在写这些女兵时,善于抓住感受最真实的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删繁就简,突显人物特点,给读者展现的是她们高尚健康的情操。

  我还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一个把心血和智慧贡献给海军建设事业、肩负着护航责任且心忧天下的海军基层军官,他就是“千岛湖”舰的航海长、博士万林。我认为这是作者在这本书里刻画得最有思想光芒的新时代海军军人形象。万林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因为上学,他5年没有调职,现在还是正营职,但他无怨无悔地在大海上干着一番事业。作者这样写道:“博士毕业以后,他本来有机会去总部或海军机关工作,而他毅然回到舰艇上当了航海长,他喜欢舰艇生活,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舰长,他说当舰长是每个航海专业学员心中最神圣的仰望。”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了万林忠于职守尽力工作的事例,这个够格的航海长身上闪射出来最耀眼的光芒,就是他在海军建设上成熟的思维理念。他认为,海军是惟一可以实施水面、水下、空中和陆地等多个领域作战的军种,进攻与防御的纵深区域无限广阔。未来战争的威胁主要来自海洋,只有海上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打击。因此,他主张开放的训练、演练。他说,衡量一支海军走向世界的标准不仅仅是航迹到达多远,还必须具有更开放的胸怀、更成熟的思维理念、更大气沉雄的魄力,才能真正走向深海。

  书中有两个情节使万林的这种理念放射出了亮点。一个是他在读硕士时一个同学因为发表了题为《我们需要一场败仗》的帖子,受到严厉的批评,差点挨了处分。可他却认为这帖子虽然不无偏激,“但是那位同学深刻的反思精神、独到的见解、独立的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值得肯定的”;另一个是美国西点军校军史陈列馆里,至今保存着上甘岭战役的沙盘模型。上甘岭这个海拔仅500多米的高地,让我们的对手永远捉摸不透,但他们没有因为在上甘岭失手而讳莫如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需要的是,知己之短知彼之长以及知己之败知彼之胜。”

  有谁知晓万林是带着沉重的家庭负荷在大海上干事业的。因为在舰上生活,他一直没有分到住房哪怕是岸上的一间宿舍。结婚3年,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属于他们小两口的家。妻子是博士后,在天津科技大学工作,住的是集体宿舍。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3个月。万林身上爆发的是军人的能量,他是在惊涛骇浪中永远不会沉没的“精神舰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