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文学机构访谈 >> 正文

赵少华:求实创新 科学发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14日10: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资料图片: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就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再展中华文化辉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资料图片: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就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再展中华文化辉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本报记者  屈  菡

  “如果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十六大以来我国对外文化工作的话,我想可以说是‘求实创新,科学发展’。”十八大代表、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少华说,十六大以来,对外文化工作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顺应国内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形势、顺应国外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和国际多元文化理论思潮,大胆探索实践,坚持将对外文化工作与国家外交大局相结合、坚持将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内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将弘扬中华文化与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将自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借助外力推广中华文化相结合、坚持将民族特色与国际表达相结合、坚持将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民情和世情的文化外交之路。

  10年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涵更加丰富,手段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无论从交流的数量、质量、规模与范围,还是从交流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影响来看,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我们不断进行科学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方法创新,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统筹管理,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

  制度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我们不断适应对外文化交流形势发展需要,满足政府、社会、民间等不同主体日益增多的文化交流需求,积极探索行政许可、资格认定等多种形式的项目管理制度,理顺、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对外文化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围绕政企分离、管办分离等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了决策、运作、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广泛吸纳社会、民间和企业等各界参与对外文化交流,鼓励更多有资质和潜力的社会机构和企业主体走出去,逐步形成了“官、民、商”公开、有序、协同合作的机制和制度环境。

  机制化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层面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得到加强,在已同149个国家签署双边文化交流合作协定的基础上,推动了中美、中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深化了中俄、中日、中德等10多个双边文化磋商机制,促进了区域性多边合作机制下的人文交流,密切了常态化的文化对话交流和合作。与此同时,促进广泛建立中外文化艺术专业机构和人员间的交流合作机制,深化中外友好省市、社会民间机构和文化企业间交流合作机制。

  品牌化发展硕果累累。近5年来,“品牌化发展”成为对外文化工作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内涵不断延伸,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更加多样,精品化、品牌化的发展硕果累累。通过积极倡导“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方针,在全球打造各类文化交流和贸易品牌,举办“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艺术)节”“欢乐春节”“中非文化聚焦”“阿拉伯艺术节”以及在国内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北京文化创意博览会等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和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以节庆、展览、影视、新媒体、文博会等多种方式,扶持并培育一批知名的外向型“拳头”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一批知名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品牌覆盖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国内外民众的广泛认可,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系统化运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对外文化工作从全方位系统化运作的高度,创新发展观念,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对外文化管理政策、工作布局、项目策划、后勤保障、效果评估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套,逐步建立了对外文化科学的运作系统。

  “作为一名对外文化工作的参与者,我有幸经历了许多重大文化交流活动,许多热爱中国文化、奉献于文化交流事业的人和事令我深深感动。

  而我最深切的感受是,文化交流是一项崇高、美丽的事业,向世界传递的是友谊、快乐和祝福,传达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真、善、美。”赵少华感慨地说。

  文化交流传递的是中国人民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真诚愿望。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显著增强,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但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存在错误认知乃至制造了“中国威胁论”等杂音,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外部环境。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是对外文化工作的重要宗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文化交流,介绍中国文化所秉持的“和谐”文化传统和理念,不断向外界传达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真诚愿望。

  文化交流承载的是中国人民“和善与包容”的理念。中华民族是和善包容的民族,长久以来,中国人一贯秉承着“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历越千年而不变,衡诸四海而不替。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理念,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不分地域、种族和宗教,在尊重和主张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的文化对话、交流与合作,迄今与世界160多个国家保持着良好的文化关系,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大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朋友和伙伴。

  文化交流奉献的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之美。文化是在历史长河洗练下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的创造之美。文化交流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搭建了彼此了解和心灵沟通的桥梁,是“美丽的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看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民和艺术家喜爱中国文化,作为从业者、倡导和推动者,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十八大后,文化交流将迎来新的热潮,中华文化将更好更多地走出去。”赵少华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我们深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文化发展和文化交流将迎来新的热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与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会更加活跃,中华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中华文化也将产生更广泛更持久的国际影响力。

  对外文化工作将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随着对外文化交流在国家外交大局和国内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对外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将更为顺畅,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将进一步强化,领域将得到更多拓展与延伸,内涵不断深化,对外文化工作的管理政策、全球布局、项目策划等多方面的配套协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国际舞台上将会出现更多中国符号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近年来,我们在全球举办“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等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传播,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下一步,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组织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指导,强化品牌的内容建设和产品竞争力,打造一批名人、名品、名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对外交流文化大军。

  特别要提到的是,随着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将蓬勃发展,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企业和产品将健步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相信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中介机构、专业创作团队,一批内涵深厚、富有特色的文化精品,一批中国文化艺术领军人物,将逐步登上世界文化艺术舞台。

  中外文化思想对话、交融和交锋将更加深入、频繁。文化交流最终是要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对话与沟通,获得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同与尊重。近几年我们与国外合作举办的“中欧人文对话”“中美人文对话”等活动,加强了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同更多的国家加强人文思想领域的对话,寻找共鸣和共同点,帮助外界更准确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更客观地看待和理解中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