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心中的“牧羊天”——读存文学的长篇小说《牧羊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13日15:16 来源:文艺报 陈晓兰

  存文学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哈尼族作家,几年前我曾为他的长篇小说《碧罗雪山》写过评论。当看到他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长篇新作《牧羊天》时,我一下被这个题目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被带到了故事中。

  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新的创作手法写老故事的小说。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创作视角,刻画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其实小说是在写一种背景,重要的是看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写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作家笔下的人物和事件与我们的现实有什么关系。《牧羊天》写的就是一家人、一个村子与世界的联系。小说的主题永远是隐秘的,不避不藏就不是文学艺术。作家的创作水平还不止在于收得拢,还要看能否撇得开,正比如渔夫捕鱼时的撒网和收网。收网是小技巧,撒网才是真本事,那么作家创作亦是如此。

  小说开始时是以一个村民李柱子的生活状态为主线。李柱子只能待在这幢逼仄而又黯淡的小木屋里,就着火塘发出的微弱亮光,朗读那本早已卷了毛边的《圣经》。多年来,他就靠读这本经书来打发时光,熬过一个个漫长的白天和黑夜。尽管每次看书前,他都要认真洗手,擦干水渍,再把它小心打开来。可是,天长日久,苍黄的书页,还是被不时飞落的火灰和烟尘沾染,明显增加了厚度,一页成了两三页的样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一个人远离村庄,自己生活在深山老林,与一本经书相伴十几年?作者设置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红军后代李柱子上山打猎,看见草丛乱动于是瞄准扣动扳机,不想打中的竟是村长,接着站起来的是李柱子的媳妇。李柱子痛苦万端,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孤身一人躲进深山一去十几年……

  作品以一个小村子作为背景,写出了个人与国家乃至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字里有忧患,也有温暖,蕴蓄着丰富的思想,将驳杂纷呈的世界呈现了出来。

  李柱子的母亲阿兰是老红军的遗孀,她虽然是一位山村妇人,却淳朴睿智,有着宽广的胸怀。她十几岁便为救红军而勇敢地挺身而出,继而在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中波澜不惊地应对着人世间的一切荣辱。面对村人的不理解,她采取了不予理睬也不解释的态度。她认为,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是颠倒不了的,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人是瞒不过天的,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是一个农村妇女最基本的理解方式。

  再看她对恶人的惩治方式上更是有她自己的一套,她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村长出丑,而是选择了教堂这样一个忏悔之地——

  老红奶昂起头来,又提起拐杖,用力捣了一下,地板上飞扬起了一股红尘,随之,她放大声音说:“张大村长,你又在撒谎了吧!在我面前高一声低一声地诉苦,还想要人同情,收起你这一套把戏吧。今天,我把你叫到教堂里来,是要让你们这些人,知道有所畏惧,让你洗洗心,你是知道的,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心里明白得很,知道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要装着教堂,有自己相信的东西,在心里照着。最怕的就是你们这些人,表面鲜光,头头是道,可是肚子里比三月里在树上叫着的知了还要空,你们头上顶着天,不怕天,脚下踩着地,不怕地。要是我那老头,你们的老红爷还活到今天,他非要用我手里的这根牛筋木拐杖打破你的头不可,别以为,你在村子里人多、势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这部作品里,老红奶的语言是独特的。谁说一个村妇的智慧就一定低于一个文化人呢?谁又能说一个村子不是一个世界呢?牧羊天是晴朗的,希望人的心也是阳光的,一个村子联系着一个世界,这种背景作者选得极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