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对话金宇澄:“我用边角料写成这部小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12日11:44 来源:文汇报
图片说明:春香家——“1970年代中期,春香有这样的婚房,摆设,已算上海弄堂里的殷实人家了”图片说明:春香家——“1970年代中期,春香有这样的婚房,摆设,已算上海弄堂里的殷实人家了”

  记者:听说《收获》排印前你还想往里面加东西,有这件事没有?

  金宇澄:这篇小说是一棵圣诞树,可以永远不断地挂东西上去,我也可以永远不断地加下去,它可以无限丰富,因为这个题材的上海太丰富了。我加的不是水分,不是废话,是真实、生动的东西。送《收获》前我就改了十遍不止,明年出单行本我又已经改了三四遍,加出来四万多字。

  记者:这四万多字是什么内容?

  金宇澄:没有重要的改动,算均匀地润色吧。一些人眉目不清,我多勾几笔,有的对话对来对去蛮好玩的,我让他们再多对几句。诸如此类。

  记者:很多人好奇你肚子里怎么有这么多故事要讲。

  金宇澄:讲故事是我写作的动力,就是一个很朴素的愿望:我告诉你们一些不知道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就不去写了,而且我要写得很好看。我故事中人物形形色色,很多是社会夹层的人,就是不大有作家写到的市民层面,但他们是城市的主要阶层。你觉得故事有趣,是因为我用了很多作家疏忽的、丢弃的材料。我用“边角料”写成这部小说。

  记者:你平时怎么搜集故事?

  金宇澄:这小说看上去有很多故事,别人都以为我记忆力超群,能记住那么多事情,实际上我并没有刻意搜集。很多故事就是在饭局上听来的,比如那个日本老头的故事,那个小保姆嫁外国人的故事,等等,但只要听那么几句话,精神头就有了,关键的鲜活的意料不到的东西也有了,你完全可以发挥。再比如小琴的故事,就是我从电视新闻里看到的一条社会新闻。好故事听到了,我不做笔记,就是在心里过一遍。到写的时候集中起来,无意中就呈现了一种城市生态。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组成的。我心里有数,上海的一些曲艺人士会来看我这部小说里找好玩的地方。

  记者:谈谈你怎么让人物“讲话”的。

  金宇澄:这确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改了多少遍。一开始在弄堂网上发帖这种书写是很生涩,写到中间开始熟练了,到后面可以说纯熟,掌握了我自己摸索的技巧和经验。你知道沪语写作困难很大,很多句子不通文,我一直在轧头寸,一直在拿捏。我也尝到了长时间母语写作的快乐。现听到部分读者说,从来没有这样长时间沪语阅读经验,我但愿这份语言的特点,可以提供给所有读者一种特别的阅读体验。

  在书的封底我准备不要名人推荐,要引用穆旦那首诗:“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那窒息着我们的/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诗八章》)

  记者:这部“讲话的小说”让人觉得像评弹、说唱话本。

  金宇澄:文学发展到现在,样样办法都有了,反倒是传统技法是可以重新借鉴的。我在这个小说里以弹词、话本的技巧包裹了很多西方技法元素,发现老百姓也能喜欢。以往我们受到西方文学影响,往往落实在小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做这样时想什么,那样做时想什么,但真有那么多可想的吗?或者需要把他想的公布出来吗?中国人吃饭是一大桌人在一起挟菜,七嘴八舌的,不是西方的分餐制,聚焦个人,言语无声。我的实验,不要心理描写,回归传统,以中式的文学审美,给市民阶层以他们应该有的节奏,让这个故事容纳更多的人来往。

  记者: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原型吗?

  金宇澄:是的。只是有些作了大量嫁接。文中的小毛也是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人。他是我好朋友,当年一起去黑龙江务农,火车上,他就坐我对面。回沪后他就在工厂里看门,虽然我后来做文学杂志的编辑,好像“高雅”了,我们交往还是很多,他会在过年过节拿着工厂食堂做的月饼来看我,说,不是给你的,是给侄子的。很多故事都是他讲给我听的。他去世了,这扇门就关掉了。我心里很难过。

  记者:你有二十年不写小说,怎么又写了?

  金宇澄:可以看成是当下小说同质化的反抗。现在小说里的相同经验太多了,我做文学编辑要看大量小说,现在的语言、叙事,如果遮掉小说作者的名字,看上去都像是一个人写的。很多人现在提起笔就写,没想到建立自己的特征和技巧。语言、手法、故事讲得太雷同了,我一看,作者又这么写了,就很疲倦。

  读者喜欢什么样的小说呢?我不知道。我是在去年5月份开始在弄堂网上以“独上阁楼”为网名一段一段发帖的。这个网名取自我发的第一段话“独上阁楼,最好在夜里”。写一些有趣的人,一开始就几百字、几百字地发,很快就有网友跟帖,“爷叔,写得好”,“老克勒嘛”,这种感觉很好,我一直琢磨的,不丧失文学立场,提供更有趣的内容,让读者满意,这样写下去,11月份完成了初稿。有一天写到陶陶和沪生在菜场相遇,陶陶说“你进来”时,我忽然有了感觉,觉得这是小说,要做结构了,逐渐变成每天一千字,甚至后来的五千字。我对弄堂网心存感激,对当时鼓励我的网友心存敬畏。

  记者:有没有影视剧来找你改编?

  金宇澄:目前还没有。我觉得不太好改编成影视剧,画成连环画倒是蛮好的。不过现在还有人看连环画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