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幸福的蓝火焰(彭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09日09:40 来源:光明日报 彭 程

  车子停住,我们走下去,目光被眼前的一大片青翠风景给牢牢地攫住了。

  这里是一片平坦的原野,前后左右望去,尽头都是天边的山脉。脚下,隔着一道长满了茂密野草的沟渠,就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浩浩荡荡地向四处蔓延,一直伸延到远处的高低参差的白杨树林带。在碧蓝的天空下,一片汪洋恣肆的绿色铺展开来,仿佛一曲清新、热烈而悠长的旋律。

  这里是万亩葡萄园,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府阿图什市的郊外。

  贪婪地凝视着这一片绿色,目光久久不肯挪移开去,仿佛是为了补偿几天以来视野中的匮乏。几天前,我们自和田出发,沿着315号公路,经墨玉,皮山,叶城,泽普,喀什……一路行来,充分领略了南疆雄浑阔大的气魄,也感受了极度的荒凉单调。这里是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边缘,在一个个绿洲之间,经常会看到一望无际的荒漠或戈壁滩,凝滞死寂,称得上活动的景致,除了偶或见到的骆驼之外,更多的便是一股股小小的旋风,卷起地面的尘土,形成一个个旋转的烟柱,缓缓移动,形象地印证着“大漠孤烟直”的古诗意境。绿色的缺乏就更是让人难以忍受,目光被无边无际的黄色砂石炙烤着,疲惫的不仅是视觉,整个人都昏昏欲睡。这时候,看到一丛丛红柳,一簇簇野骆驼刺,都觉得那么可亲可贵,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样稀少的植被,与降雨量特别少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密切相关。但天灾之外,也有人为的因素。长期以来,南疆广袤大地上的城乡居民,主要是使用煤炭和柴草作为生活燃料。其中柴草的来源,主要是胡杨林和红柳。这两种都是固沙植物,胡杨林的生长周期又特别长,对它们的砍伐,进一步损害了原本就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加重了荒漠化。百姓并非不知道这些,但也没有别的办法。民以食为天,烧饭取暖,是不可缺少的。

  让人欣慰的是,这一切正在成为历史。已经实施多年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福音。

  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素有“死亡之海”的称呼,让人望而生畏。但仿佛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补偿,这里贫瘠的地表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田,可探明油气储量当量160亿吨,其中原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特别是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直接促成了本世纪初国家“西气东输”重大工程的建设。

  同时,承担了勘探开发任务的塔里木油田公司作为一家中央驻疆大型企业,始终高度重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履行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自1999年以来,油田按照“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思路,坚持不懈地推进“气化南疆”工程,先后投入10多亿元开发中小气田和建设输气管线,向周边县市供气,让当地群众用上清洁的天然气,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燃烧时闪耀蓝色火焰,天然气被形象地比喻为“蓝金”。广袤的南疆大地,蓝金的光焰闪亮之处,各族群众与烟熏火燎的“柴煤时代”彻底告别了。天然气的使用,缓解了燃料短缺、烧煤烧柴所带来的污染等问题。此外,对保护十分脆弱的荒漠植被,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一缕缕一簇簇极为宝贵的绿色,也终于得以存留下来,点缀着荒凉的大漠,成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数字是枯燥的,但却是具有说服力的。和田是受益最早的地区,通气前后,大不一样。根据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从2006年开始,和田市区的烟尘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都有了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指数逐年提高。从2007年开始,天然气开始在和田的发电、取暖、汽车、餐饮等领域普及。仅这一项,和田地区每年节约燃料支出费用超过1亿元。预计到2013年,和田将实现城市天然气入户全覆盖,到2015年,将实现农村天然气基本覆盖。

  再来听一听受益百姓的现身说法吧。新疆的冬天来得比内地早,听当地的同志讲,10月中旬就很冷了,就要进入供暖期。整个阿图什市市区,目前共有39座燃气供热点和12座燃煤供热点,计划到明年年底,燃煤锅炉将全部改造成燃气锅炉,同时还新建6座燃气锅炉。一位将近60岁的老人,是一家单位的锅炉工,他烧了3年的燃煤锅炉和1年的燃气锅炉,说起烧燃气锅炉的好处,他赞不绝口:“以前烧煤累,要推煤进来,要除渣出去,整得浑身上下黑漆漆的,回去换一次班都要洗一回澡。以前烧煤时,烟一出去漫天都成黑的了,现在这污染就少得很,对各方面都好。”今昔之间鲜明的对比,让老人黝黑的脸上泛起了由衷的笑容。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堪称一项为当地各族百姓提供福祉的爱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方处处考虑到了百姓的利益,并作出妥善的安排。

  此刻我们面对的万亩葡萄园,就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

  陪同我们参观的塔里木油田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项目经理部伽师—喀什段负责人吕宏光,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身着鲜艳的橘红色石油工装,健壮精干。他负责的施工路段有200多公里长,每天都要到各个工地巡视,在车上的时间有几个小时,一天跑下来总有数百公里。他指着葡萄园中的某一段介绍说,这里本来是伽师—喀什段管道应该通过的地方,按照原设计,管道要穿过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和部分农田,总长度为26公里左右。想到果园要被挖开,今年的收获要落空,当地的农民不大情愿。项目部了解到,这个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已成为阿图什的支柱产业,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果断地更改了施工线路,原设计管道增加了几百米,绕过了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和农田。“自己麻烦一点没关系,可不想让老乡们为难!本来就是利民工程嘛,做就要做到位。”小吕的话很平淡朴实,却充满了感情,让我们肃然起敬。

  重新上车,来到改道后的天然气管线所处的位置参观后,又继续前行,不久便进入了一个维族村庄。狭窄的乡间公路穿村而过,一边是房屋,一边就是绵亘的葡萄园。葡萄树一排排地排列着,长长的藤蔓沿着木棍搭成的支架,四处攀爬,彼此交织纠结。一串串的葡萄累累垂垂,晶莹剔透,闪耀着琥珀一样的光彩。阳光从枝叶和果实的缝隙之间洒落下来,在盖过脚面高的草地上跳跃。我们停下车,进入葡萄林,在葡萄架的长廊下行走,感受着头顶、脸颊和葡萄串不时蹭碰的惬意,兴奋不已。

  一位俏丽的维族少妇,看到我们忘情的举动,走过来微笑着问是不是需要买些葡萄,可以自己采摘。到了葡萄之乡,当然要不虚此行!我们跟着她,走不多远,就来到一家维吾尔族农民的庭院里,里面有很大的一片葡萄园。一位看上去有70多岁的老汉,微笑着迎过来,指着葡萄园说了一串话。小吕的同事,一位维语说得非常流利的小伙子告诉我们,老人说的是你们随便采,颜色有偏红的,也有偏黄绿的,都一样甜。大家急不可耐地钻到葡萄藤下,又是好一阵笑语喧哗。

  老人和老伴把采摘下的葡萄放进专用的白色塑料箱里,细心地捆扎好。本来价格就很低了,得知我们一行的目的是报道天然气利民工程之后,老人主动又把价格向下降了。付过了钱,老人又折回葡萄架下,摘了几大串,声明是送给我们的。一路陪同的油田宣传部的同志讲,南疆每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对天然气利民工程非常欢迎,充满期待,盼望着管道能够尽快通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屋子里。

  我们坐在葡萄架的荫凉里稍事休息,吃着老人送的葡萄。这种葡萄被称为木纳格,维吾尔语的意思就是“晶莹剔透”。它的果肉肥厚饱满,味道也是清香浓郁,甜中带了一丝丝的酸,风味极佳,同时又有一种脆生生的感觉,据说可以切成片,完全不像其他许多品种的葡萄,一捏就破,汁水流淌,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十分受欢迎的一个优良品种,主要产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又以阿图什出产的为最好。

  品尝着甘甜的葡萄,看着穿着橘红色工装的小吕和他的同事,脑海里忽然泛上了一个念头: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作为一项造福南疆各族民众的善举,不也是给人们的生活酿造一种甘甜么?幸福,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

  蓝火焰闪亮的地方,都洋溢着这样的幸福。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