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安徽山水歌(马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07日10:43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力

  画一样的安徽,把山水的影子留给看过它的人,深深浅浅的心痕就印上这人的一生。

  春夏秋三季,原是上黄山的好时节。不消说始信峰叫飘云缠紧了硬挺的腰身,莲花峰让壑谷间升起的晚烟遮断了攀顶的阶径,你只倚着北海的石栏朝“梦笔生花”凝望片时,总能够感应一点灵犀,细瘦尖顶那一株摇翠的古松,似在风中含情点头,你的心就动了。纵使到了天寒地冷的季候,山景也不令你觉得枯瘦。遇着一片晴光漫空照下来,唐人“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这一联诗,给了冬日的黄山我也感到适切。在这里,沉静的冬韵似还胜过春意一筹。

  黄山从不缺千古的歌咏,走在山里,不难寻得贴近文士心怀的风景。吟诵起来,一平一仄带着的情致更比别处浓些。苏雪林登眺此山,做过一篇《黄海游踪》 。她有个“绿漪”的笔名,带着梦里的味道,黄山在她心里也是梦—— “但黄山的云烟却时时飘入我的梦境。我觉得黄山确太美了” 。不怪她这么说,山下的太平县曾有她的家。她记得村野花草散着的淡淡清馨。

  生在皖西南山乡的张恨水,自号“天柱山樵” ,他时常把天柱山引为自己作品的背景。长篇小说《秘密谷》里面的景色描写,仿佛恰是对山容的一番借取。林麓的深峡,静得只轻响流泉的幽音,如歌。清瘦数峰须引颈仰视,直叫人的目光伸到天上去。乾元寺那边,觉寂塔耸出丹垣。香火未断,三祖僧璨似还在传习禅门的家风。“潜山万笏又清虚,烟树人家绣不如”是张恨水的旧句,可说道出天柱的妙境。我昔年上到山头,眼扫远近乱峰的那一刻,云在身边飘。山岳升华了观览的境界。

  皖东的琅琊山不高大,比起黄山和天柱山,也不见特异的森秀,只因有一座欧阳修游息过的醉翁亭在那里,便给滁州添了无尽的风华。雅游后的记述,就我个人所念过的文章看来,当世无过桐城人方令孺的《琅琊山游记》 ,那里面的婉丽文字,抒发女性知识者的单纯透明情感,对清美山色亦能描画入神。逢着初春花发的寒食节,入山领略古人的醉意,更想在风景里呼吸文学的空气,不饮一口甘洌的让泉也一定要销魂了,何况松风悦耳,泉石怡神,微凉月夜满盈的尽是隐逸的风调,仿佛浸身另一世界。看花听鸟,在她的感觉里,琅琊山的胜处正在心间酿着一番好意境。慢慢举起杯中香茶的一瞬,缠结在心头的一丝凄郁也就风卷落花似的渺远了。

  我从前读桐城派文章,所留印象是过于执守旧时代的道统与文统,特重义理考据,文味较枯。到了方令孺这里,雅洁之风尚在而更见灵秀,自怀一番心情和风度。幽秀山景影响了她的创作。

  这样举例,可知皖地名山差不多已叫本省才俊写完,我们外乡人似有情而无隙下笔了。

  说到状似芙蓉的九华山,又要想起太平湖上的放棹。目光滑过层叠的烟波,跃到千尺碧峰的上头,最得逍遥趣味。比起浔阳江上望匡庐,绝难分出境界的高下,况且一山的庄严与静妙,更是禅家的珍赠。至于缥缈的齐云山,那是要怀着澄明的道心去的;看不厌的敬亭山,也只有月下的独游才得安适的意趣。登上五松山而浮想苏东坡游吟的意态,走进褒禅山而寻索王安石的屐痕,或是于八公山下低回良久,追念淮南王刘安的功业,在我也是蓄志多年了,到了今日,所印旅迹的也只有八公山一座而已。尚可对人夸口的,是曾受着微微江风的吹拂,在草香细雨中穿过采石矶而转上伸向翠螺山的幽径,抵埋冢之地把李白的诗魂吊祭一番。典故暂且不去说,光是那一片隐在云雾里的峰峦,早就诱得我稳不住神了,紧催着自己回归心灵圣地。

  说过安徽的山,这还不算完。更有那流过皖地的大小江河,滋润着岸野花田,养出多少江南才有的那一种风光!忆想故人旧影,顿生追其行迹之心。郁达夫夜泊屯溪,引动了一腔风雅才调,以为“在船上听雨,在水边看雨的风味,又是一种别样的情趣” 。凝眸东流之水,静听山歌村笛,默赏枫叶荻花,倒真有点像是仲夏夜半在富春江中的月游一样得趣,这未免又惹起他的一缕乡愁也说不定。我也曾在新安江上夜泛,闲看街面的灯火,领受市风商俗的片影,不免从心里跳出“徽风皖韵”四个灵动的字,更想到年轻的胡适从绩溪山中顺江流而赴沪上求学的那一段旧事。这里虽不是风致雅逸的杭州城,若照着高濂的《四时幽赏录》编一本导览册,把江边的好处一一列叙出来,倒也不差。

  我在淮南乡野,看到太阳底下一条闪光河身在平阔的田畴间流荡,这一段虽是淮河中游,只消朝它的雄姿稍作眺览,一如赏尽千里长淮的风色!河边凤台县里的人,明白大河光景的多娇,在岸边筑一座望淮亭,把沿河风物俯瞰的同时,遥想淝水之战的厮杀场景,真要认定淮北平原为寻古胜地的首家了。这也是此处最让人不胜徘徊的地方。

  世人多知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联诗,李白是临着采石矶而发豪咏的吗?我也不能断定。牛渚捉月这类民间想象更是来得浪漫。当涂的博望山、和县的西梁山夹江而峙,长江破峡而出,却是实在的地理之势。江水卷荡矶头的壮景,似要惊醒冢中沉眠的诗仙,振衣再作江上的清游。留给我的便是盈动的诗意——跳江捉月的青莲居士,骑鲸上碧空。浪冲危矶,崖痕如淋漓诗行,品题逍遥的谪仙。

  桃花潭边的踏歌,是泾县乡间古俗的一种。李白吟出《赠汪伦》 ,字字关情,潭水都是甜的。今人追慕唐代乡村社会的古风,欣羡旧时才子之间的那份纯挚。余兴起时,弄棹过绿岸正与西湖船上看苏堤有相近的情调。

  活在诗里的风景,并且带出浓淡画境的,自然还要数到韦应物的上马河。觉着生疏吗?不必熟背“三百首” ,便是粗通唐诗的人,也会想起惯以淡朴文字歌咏田园景色的韦江州,还有他的那首《滁州西涧》 。西涧就是上马河!幽草、黄鹂、春潮、野渡……笔墨不丰润而贵清、瘦、简,荒寂小景也能描摹尽之。什么叫诗中有画?这就是!

  皖中的烟霞之胜,当然要数到万顷一碧的巢湖。虽则我的游屐未到,却早让无边风月飘入想象,在自家的感觉里,也能抵得岸边的低回与月下的朗吟。况且我一个从小在水边长大的人,幽微的波音、清凉的湖风,更有鱼跃鸟飞、棹舞帆扬,只消一想,就会让心灵变得柔软。

  新安江的清流在舷侧柔柔滑过的一刻,映透了往来人的眸子,也洗亮了灵魂。春山上长出浓艳的色彩——猩红、鹅黄、绛紫、雪白,云锦般轻遮着浮漾的绿漪。望不断的坡冈摇动起莹润的枇杷、圆硕的柑橘,散溢的丝丝甜香沁入空气,醉了江畔的夏与冬。更有笑吟吟的乌桕、羞答答的丹枫,片片叶子带着晨烟暮雨飞离枝头,点染清秋的天。一切如画,多感的徽州女人,把它装在远行者的心间。

  皖地不分南北,山光水色皆有可观。说山光,“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 (杨凝《秋原野望》 ) 、“春山叶润秋山瘦,雨山黯黯晴山秀” (杨万里《题黄才叔看山亭》 ) ;论水色,“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之类的七言好句,都配得上。形容妙到了如此,你说这等风景怎样?

  山水之美不具有时间性。风景既是一种恒久的存在,赏景就算作永无完结的精神与心理活动了。每来安徽,旧游的痕迹时时映上心头,一幕幕地过去,总像初旅般的新鲜。感怀自然就跟来了——江淮之地,游不倦的好山水实在太多了,落在纸上都是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