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人物访谈 >> 正文
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古称“琼波”,原本是吐蕃时期的一个氏族名称,领有今丁青一带,后演化为这一带的地名。“琼”本意是“大鹏鸟”的意思,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发源地古象雄的图腾(“象雄”即意为“大鹏鸟之地”),说明这一带深受古象雄文化的影响。
流行于丁青一带的“热巴”舞,一般认为其前身就是苯教的“巫舞”和“图腾舞”,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一种极具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舞蹈。热巴以铃鼓(故又称“铃鼓舞”)为主,融说唱、舞蹈、杂技、气功等于一体。舞者腰系短裙状的用羊毛或牛毛编织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辫条(“热巴”即意为“破碎如丝的服饰或布衣”或“如穗的发辫”),随着各种高难度动作,裙条飘起,刚劲潇洒。
传统上,“热巴”是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多以家庭为单位)表演的,故也被称为“东方吉普赛舞”。在浪漫的名称背后,是艺人们艰辛的生活。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特别是近年来,“热巴”舞的传承和保护,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2006年6月,丁青“热巴”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从此走出神秘的雪域高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一睹它的风采。
初冬,丁青县迎来了一场大雪,远山近峰银装素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分外妖娆。来到色扎乡已是下午,在卡通村一个深长狭小的巷子里,刚好碰到了我们要找的丹增曲塔老人。
真是不谋而合,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组当天上午也慕名前来采访老人。他们前脚走,我们后脚到,可把老人一家忙坏了。
一天之内,两路记者先后造访丹增曲塔家,为的是记录同一件事:丁青热巴。
丁青素有“热巴艺术之乡”的美称。热巴流派有三,其中色扎乡的多琼热巴把粗犷豪放的热巴与优美动听的弦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舞姿优美、旋律动听,故而深受欢迎、名声在外。丹增曲塔老人就是这一流派的传承人。
入座,寒暄,转入正题。今年66岁的丹增曲塔老人告诉我们,在旧社会,热巴是下层人卖艺谋生的一种技能,热巴艺人生活凄苦,地位低下。自己对热巴十分着迷,12岁学艺,当时条件差,没有完整的学习时间,只能在农闲时节、劳动间隙拜师练习。学艺的过程很苦,断断续续的有16年。1974年,他学成出师,开始带徒弟。当时,政府对热巴艺术也很支持,在乡政府挤出一间房子,作为排练热巴的专门场所。
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改革开放之风也吹到了这个偏远的乡村,电影、录像等现代音像制品进来了,传统艺术受到了冲击。那个时期,人们都忙着搞生产,解决温饱问题,无心他顾。于是,热巴受到了冷落,之前成立的演出队解散了,学热巴、会热巴、看热巴的人少了。丹增曲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换上热巴行头,枯灯相伴,对影弄舞。
踏进新世纪的门槛,丹增曲塔怎么也没有想到,沉寂的热巴又火了起来。2006年,丁青热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那时,丹增曲塔并不知道这件事,有人和他讲,他也将信将疑。党的十七大召开的2007年,有一天,地区来了几个工作人员,他们为丹增曲塔送来了2400元钱,说是国家对他传承热巴艺术的补贴。
丹增曲塔捏着手里的钱,眼睛湿润了。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个跳热巴的艺人,政府没有忘了自己、忘了热巴舞。他更没有想到,这几年国家给他的补贴足足涨了3倍多:2007年是2400元,2008年、2009年是2500元,2010年、2011年是5000元,2012年是8000元。他说自己老了,如果是种田放牧,就是一年忙到底、累到两眼发黑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丹增曲塔的家里有一件“宝贝”,有空的时候他就拿出来看看。这是国家文化部2008年给他颁的一个水晶雕塑认证,上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丁青热巴)代表性传承人。老人动情地说,这是他一生当中得到的最高荣誉,既是国家对他的肯定,更是对热巴艺术的认可。
热巴又“热”了起来,丹增曲塔之前的苦闷一扫而空,他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乡里组织演出队,他免费当老师,目前又培养了40多名徒弟。丁青县举办热巴艺术节,每年都少不了他。在昌都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上,他和儿子次仁达措同台献艺,成为佳话。
丹增曲塔坦言,看到很长一段时间热巴遇“冷”,他也意兴阑珊,不想让儿子学习这门技艺,反正学了也没用。4年前,当丹增曲塔捧着沉甸甸的证书、感受着国家的关爱和温暖时,他深深意识到热巴的重要性。他说,国家下了这么大的力气来保护发展热巴艺术,加上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学热巴、看热巴的热情高了,作为一个老艺人,于公于私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从那以后,丹增曲塔就开始教儿子次仁达措跳热巴。丁青的虫草产量大、品质好,享誉西藏。丁青人也从采挖虫草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可是,学热巴、跳热巴就要耽误工夫,虽然在时间上努力避免“撞车”,但对采挖虫草、农牧业生产多少还是有些影响,这从丹增曲塔家相对陈旧的房子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丹增曲塔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钱是次要的,关键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他要一直跳到跳不动为止。
一时兴起,丹增曲塔与儿子在狭窄的客厅跳起了热巴。铃声清越,舞步飞扬,一老一少绕着粗大的木柱大开大合地跳着、舞着,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不一会,老人就气喘吁吁,脚一软,身子一斜,差点摔倒。
跳热巴很费体力。显然,丹增曲塔老了,快跳不动了。可是,热巴在这片土地上如花儿一般绽放,他的梦想在儿子身上延续,他十分欣慰——热巴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