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你的人生是选择,不是选择题”—— 青年作家刘麦加短篇小说集《彗星来过的那一晚》新书分享会举办

分享会现场
11月2日下午,南京出版社携手南京言心友书店共同举办了《彗星来过的那一晚》新书分享会。青年作家、《彗星来过的那一晚》作者刘麦加,江苏省电力作协主席王啸峰,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了当代青年女性笔下的现实困境与情感隐喻。

短篇小说集《彗星来过的那一晚》
分享会伊始,刘麦加陈述了其创作心路历程。她坦言,书中故事跨越近十年创作周期,灵感多源于个人经历与青春期的“冲动与不计后果的临时起意”。例如,《蒙特卡罗的最后一次随堂测试》中飞越半个地球寻找电影镜头的情节,源自她年轻时一段真实的经历。她强调,写作并非刻意聚焦“女性困境”,“我们今天讨论的‘女性困境’‘女性表达’这些主题,其实都是在小说创作之后才被提炼出来的。”她坦言,创作的时候,从来没有预设过要表达什么母题,只是用文字作为载体,展现了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正是如此,她通过忠实记录自己漫长的“青春期”中的经历与感悟,书写了一个女性在成长、成熟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王啸峰从创作角度高度评价了刘麦加的独特风格。他指出,刘麦加的作品兼具天赋与个性,《巨大的外婆》以科幻笔触重构亲情,展现了她超越常规的想象力;而《蒙特卡洛的最后一次随堂测试》将数学概率融入情感叙事,体现了现代女性对世界的敏感捕捉。他赞扬了刘麦加作为现代女性敢于自我否定、善于学习的创作个性。她并不囿于自己的“舒适区”,而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尝试不同的选择,不断开辟更大、更好、更新的领域。
韩松刚则从文学理论层面剖析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他认为,书中“异乡”“异事”“异情”“异人”四部分结构映射了当代社会人与空间的流动性特征。陌生化空间中的亲密关系打破了传统乡土中国的稳定叙事,呈现了青年一代在打开的空间、流动的时间中的情感探索,也展现了当下女性对新型亲密关系的态度。

读者互动
互动环节,读者就“女性如何通过文学实现自我表达”展开热烈讨论。现场“00后”“80后”“60后”三位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基于自身经历与作者、嘉宾进行对话,展现了跨越时代的女性体验,引发读者对不同代际的共情与反思。

青年作家刘麦加
刘麦加结合自身育儿经历坦言,女性面临的困境无从回避,她呼吁公众更多关注作品本身而非作者性别已是对女性作家最大的尊重。刘麦加鼓励大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写作,还是婚姻、生育,女性都应该捍卫自己人生的选择权,而他人无从干涉、评判、打分。王啸峰鼓励写作者“敢做敢写”,认为真诚的自我揭露是文学的力量源泉。韩松刚指出,文学虽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能激发人对命运的思考与自觉,“在困境中保持表达的自由,已是重要的进步”。
《彗星来过的那一晚》这部融合青春、科幻与超现实元素的短篇小说集,通过12个故事既记录了个体青春期的“残影”,又作为时代情绪的温度计,传递着当代女性的声音。此次交流中,我们听到了不同代际的女性,在结构化的困境中不断寻找表达自我的声音,更通过多元视角深化了对青年女性文学价值的认知。
主办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