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庆地质杯”全国大学生自然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渝举行
来源:“中国校园文学”微信公众号 |   2021年07月26日08:24
关键词:自然文学

7月24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担任学术指导,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办,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全国大学生文学社团联盟承办的“重庆地质杯”全国大学生自然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重庆举行。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重庆市地勘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宜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黄国辉,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元胜等为获奖代表颁奖,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获奖代表共聚一堂,畅谈自然文学的创作。

颁奖典礼现场

本次大赛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全国大学生增强“山水林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树立科学保护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而举办。活动以“热爱自然,保护资源”为主题,自2021年1月20日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征稿,至2021年4月22日截稿,共收到原创诗歌、散文作品2865篇,经主办方组织初筛、初评、复核、终评投票、审定,共评选出散文、诗歌组一等奖各2名,二等奖各5名,三等奖各10名,优秀奖各20名。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市地勘局局长蒋宜茂在致辞中表示,自然文学是血液中的元素,是生活的回归。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作者应当承担书写自然、记录时代的使命。希望借助文化的纽带,在地勘单位、高校和作家协会之间构建起相互合作的桥梁,进一步深化青年朋友和社会各界对地质人、地质工作的认识,把地勘的声音和故事传播出去。

“人和自然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李元胜说。“没有一个领域能像自然主题一样能和所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我们对自然的解读仍然从欠,我们需要年轻的血液新鲜的声音加入,一起寻找人和自然的共生关系,阐述与解读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中国地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马俊杰表示,“重庆地质杯”全国大学生自然文学大赛,坚持以党的文艺方针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弘扬地质人的良好文学传统和鲜明文学特色,为全国大学生搭建了创作、展示、交流自然文学的舞台。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陈国栋在致辞中说,自然文学是当代祖国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赛参赛面之广,来稿之多,主题之鲜明,风格之多样,充分展现了自然文化进校园的丰硕成果,和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作的势头。他呼吁作者继续深入生活,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足功夫,创作出更多的有感染力、说服力、穿透力的精品力作。

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黄国辉宣读获奖名单

“重庆地质杯”全国大学生自然文学大赛获奖学生领奖

“任何一处自然风景都是一首天然之诗,”来自山西能源学院的李宁同学代表本次大赛获奖大学生发言。“这次征文,不仅给了我们一次锻炼写作的机会,更让我们对祖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保护有了新的认知。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携手共进,而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提高环保意识,做新时代生态保护的标兵。”

首届自然文学青年论坛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首届自然文学青年论坛。论坛由《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主持。参会专家从自然文学主题写作发散开来,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与获奖大学生代表共同探讨当前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与城市化生活背景下的自然文学创作。

“文学产生的那天起,自然就与它相伴。”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古代与西方自然文学经典的深入理解,强调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自然文学大有可为。“我们给自然留出多少空间,自然就给我们留出多少时间。”

马俊杰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分享了对自然文学写作的建议。他指出当下的文学需要发展出与深厚的自然科学相匹配的自然文学,鼓励自然文学作者尝试多种文体,找到适合自己表达的写作方式。

黄国辉强调,面对当下纷繁庞杂的写作素材,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写作内容的筛选和控制。自然文学写作需要积累多层面的知识,找准写作方向,获取更深层的信息并加以再造,从时代出发,从自然出发,不断重温与检查自己的创作,为自然文学事业提供更多可能。

李元胜谈到,自然文学近年来不断升温,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由于知识的局限,想象中的自然与真实的自然存在很大差距。自然是文学的核心写作资源,目前引领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的自然文学作者队伍亟待出现,大学生作为自然文学写作的新生力量,肩负着重要使命。

自然资源系统诗人代表陵少认为,一切文学活动来于实践。要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大自然总会给人更多的启示,更多的惊喜和发现。大自然的内涵,有时候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作家要到大自然中,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跟它建立起联系。

参加论坛的获奖大学生代表就自然文学创作各抒己见。来自昭通学院的陆豪说,自己从家乡的格桑花中读出了人们对自然世代相传的敬畏之心。来自山西能源学院的李宁说:“自然本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要去发现和记录它们的状态。”就读于南昌师范学院的刘建华作了补充:“我们身处自然之中,对我来说,对待自然的方式是静观与展现,而不是以自我意识篡夺它的存在。”

来自重庆移通学院的李锦城认为,作者需要明确自然文学的所指,找到将自身经历与自然万物联系起来的有效方式。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的王婉霞强调了自然文学写作的意义,她说:“敬仰自然让我们敬仰生命。”就读于四川警察学院的李欣怡讲述了自己走近自然的亲身经历,期待从自身专业的角度理解不一样的自然文学。

谈及自然文学写作的原因,来自五邑大学的李晓燕感叹:“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爱在那里。”来自武汉大学的迟牧说:“对于我而言,很多时候,自己游历大江南北,走访名山大川,与无数种自然相遇,其实只是与一种自然相遇;与无数个自己相遇,也其实只是与一个自己相遇。”

7月24日下午,与会代表40多人前往红岩魂陈列馆参观,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血脉。

来自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四川省地矿局、重庆市地勘局、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地质集团、山东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嘉宾,以及获奖大学生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