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自知与知人
来源:河北日报 | 鲍海英  2021年07月19日08:10

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做到有自知之明,绝非一件简单的事,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成了一句箴言。在西方,类似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被古希腊人奉为“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可见,一个人是否有自知之明,是何等重要。

自知之明,就是真实而深切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或许,有人会说:“我就是我自己,怎能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呢?”其实不然。有的人可以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了解社会,甚至了解很多事,但是,就是不太了解自己。人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在现实生活中。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极少,而不能认识自己的人却很多很多。

现实就摆在身边。有的人,谈论起来头头是道,可做起事来,却常常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有的人,心怀鸿鹄之志,可真给他施展的舞台,却又往往大不如意,令人抱憾;有的人,滔滔不绝,妄自尊大,目中无人;有的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这些令人失望的局面,大多是当事人能力不足,往往是嘴巴响,遇事喜欢夸海口,等到事败,垂头丧气,让人懊悔。这些人往往不知自己深浅几何,缺乏做人应有的自知之明,让人生厌,甚至令人鄙夷。可见,人有自知之明,认识自我,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确难以逾越。

人有自知之明,在现实生活中重要,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

春秋时代,楚庄王想去讨伐越国,有一位名叫杜子的人就劝阻道:“大王要攻打越国,为的是什么?”楚庄王说:“因为越国现在政治混乱,兵力疲弱。”杜子又说:“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能够看清楚很远的地方,却始终无法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打败,已经丧失了许多国土,国家的兵力疲弱;有人在国内造反,官吏却无法禁止,这是政治混乱。目前,楚国兵弱政乱的情况与越国不相上下,而您还要出兵攻打越国,这难道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弱点?”

楚庄王是个有头脑、懂取舍的君主,他立刻取消了攻打越国的计划,无意之中,也防止了一场国破家亡的巨大悲剧。

显然,具备“自知之明”非常重要,与之同样重要且难得的,还有“知人之明”。特别是作为决策者和领导者,如果没有知人之明,一旦用错人,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反之,如果能有知人之明,用对人,事业就会顺风顺水,在战场上就会转败为胜。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有知人之明,绝非易事。即使像诸葛亮那样的智者,也有因不能识人而“挥泪斩马谡”的时候。从这种意义上看,深切地识人,同样可以决定战场生死与世道兴衰。

历史上,因知人识人而成就事业的,当属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刘邦的确具备识人之明,他早就知道萧何忠诚能干,与自己推心置腹;同时,也知道张良足智多谋,总对他言听计从;此外,更清楚樊哙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随即与之亲如兄弟;当然,也深知韩信的能力超强,可惜野心勃勃,只能对其限制使用……上述“自知”与“知人”的品格,终使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变成了汉高祖。

很遗憾,作为刘邦的政治对手,项羽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一往情深,听不进身边名臣的任何建议;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用;他不知叔父项伯是个脚踩两只船的危险分子,依旧对之信任有加,毫无防范。末了,项羽遭遇十面埋伏,悲闻四面楚歌,含泪别姬,乌江自刎。

可见,任何人所具备的智慧,不仅可以决定成败,而且能够决定生死。“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