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港珠澳大桥上的灵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孙博(加拿大)  2021年07月10日10:17

作为“广州女婿”,我已记不清第几次造访花城了。但是,这回与以往任何一次都有所不同,因为要去新建的港珠澳大桥“打卡”。

那日清晨,我和内子乘坐的旅游大巴到达崭新的珠海公路口岸。空中俯瞰图片显示,整个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寓意“一地三通,如意牵手”,建筑美学与文化巧妙地融于一体。

我们跟着醒目的路牌指引,来到珠港旅检楼的三楼出境层,准备查验通关去香港。放眼望去,旅检楼共设有20多条自助、人工查验通道,气势不凡,四周打扫得一尘不染,秩序井然。此地设施启用才半年多光景,到处呈现一片新气象。大厅宽敞的程度给了我极大的视觉冲击,简直可用“巨无霸”来形容。我游历过30多个国家,过关无数次,还是第一次见到规模如此之大的海关。旅客并不多,我们排队一刻钟左右,便迅速过了关。步行来到大厅外,等候港珠澳大桥的穿梭巴士。

金光闪闪的巴士缓缓而来。登上车,一派海洋风格的装饰映入眼帘,顿觉心旷神怡。

为便于观赏海景,我们特意坐在最前排,离司机一步之遥。根据新闻报道,我特别留意了司机,他确实没携带手机,但佩戴着手环。据说,手环可即时监控司机的心跳、血压,相关数据传到后台,可测算出司机的驾驶状况。由此窥见,大桥的配套管理有着严格的标准。

不一会儿,“金巴”已快速将珠海口岸抛在身后。迎面而来的是港珠澳大桥电子收费站,设计简洁、大气。巴士开往桥面,就在那一瞬间,真有直扑大海“畅游”的感觉。确实,我们已经不在陆地了,正飞驶在海面上。透过车窗眺望,海水滔滔,水天一色。一眼看不到头的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上,又像彩练般飞舞。那大桥,仿佛从天上来,也仿佛从海上来;好像从梦中来,也好像从心中来。

“曾经伶仃一梦,如今天堑通途。”建设这座飞架海面、穿行海底的大桥,并非轻而易举。从2003年大桥立项算起,到2009年开工建设,再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车,前后历时15个年头。气势磅礴的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包括22.9公里的钢结构主体桥梁、4座人工岛,以及6.7公里的深海隧道。

700多年前,在浩瀚无边的伶仃洋上,南宋诗人文天祥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1世纪初,大桥建设者以为国奋斗的丹心,谱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时代进行曲。岸对岸、岛连岛,海上飞彩虹,英雄好汉建成了前无古人的跨海大桥,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这座大桥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最长的跨海大桥、最长的钢铁大桥、最长的海底隧道,以及最大、最深、最精准的深海无人对接沉管隧道。梦牵伶仃洋,心连港珠澳。从此,跨江过洋易如反掌;从此,现代速度日子红火。

“金巴”平稳地行驶在三车道的高速公路上,沿途有桥有海有山,美不胜收。在大桥上飞驶了大部分路程后,“金巴”悄悄“滑”入海平面以下40米深处的沉管隧道。这里同样有三车道,设计得美观又宽敞。我的思绪回到18年前的“时光隧道”之中。

记得2001年,我回国参加长篇小说首发式。那天中午,我坐车来到浦东的陆家嘴地区。远远望去,东方明珠塔卓然屹立于现代化建筑楼群之中,雄伟而壮观。10多个大小不一的球体晶莹夺目,就像一串串从天空撒落而下的明珠,似乎再现了白居易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明珠塔高达468米,当时是中国大陆的最高建筑。

登上高速电梯,来到上球体主观光层,鸟瞰两岸全景。隔江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左侧为南浦大桥,右边则是杨浦大桥,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上海的巨变深深震撼着我。那时,我有意写一部反映留学生的作品,但始终觅不到新颖的切入点。就在那一瞬间,灵感似乎从天而降,文思如泉涌,我决定写一部以浦东为背景的“后留学生时代”小说。

之后,长篇小说《回流》出版。毫无疑问,这是故乡巨变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金巴”穿过海底隧道,回到了桥面。接近香港的这段路程,就在赤鱲角机场附近,几乎和飞机跑道平行。

前后相距18年的剧烈心跳,仿佛如出一辙。

这座历时15年建成的大桥,有多少建设者为之默默奉献啊!大桥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桥建设者凭借伟大的胸怀,用一丝不苟的精神、脚踏实地的行动,圆了始于上世纪的伶仃洋联通之梦,打通了粤港澳经济动脉,点燃了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引擎。庞大的建桥大军中,一定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大写特写。

再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发布,描述了该地区的宏观布局,打开了南方门户的突围之路。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脉络。弹指一挥间,我漂洋过海已30载,从一个懵懂青年变为成熟的人父,也从一个“新移民”变成了“老华侨”。倘若没有改革开放,我不可能上大学,更不可能出国,也不会有今日的我。个人的发展变化,始终与祖国的变迁同频共振。20多年来,我写出了好几部长篇小说和电视剧,内容都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此时,我的灵感再一次从天而降:应该写一部反映大湾区题材的长篇小说或剧本。

步入香港海关途中,我兴致勃勃地与内子谈及方才大桥上的灵感。她也同样兴奋,说:“大桥太震撼了,值得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