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断肠明志 铁血忠诚
来源:湖南日报 | 刘泽达  2021年07月12日07:23

为了探寻共和国烈士陈树湘的生平事迹,在一个冬阳灿烂的日子,我从长沙县城星沙乘公交车来到长沙县福临镇的陈树湘烈士故居。

一座十分简朴的江南乡村民居:土砖为墙,茅草当瓦。此刻,温暖的冬阳普照万物,绿水青山的长沙县乡村一派幸福祥和。而这一切,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瞻仰那一幅幅烈士生平事迹的图片,无限感慨涌上心头:这是多么崇高的革命精神!

1934年11月28日拂晓,中央红军决定西渡湘江,突破几十万敌军“铁桶围剿”,实行战略大转移。生死存亡之间,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十四师陈树湘部队担任后卫师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渡江,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全面打响。他们用血肉之躯铸成一条敌人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阻击十几倍于己的敌军,实现“为苏维埃政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信念,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

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在湘江一战中,6000多名红军将士在敌机盘旋炮声震天枪弹横飞的战场上越战越勇,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腹部中弹受重伤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被俘,被敌人用担架抬着去道县县城领赏,敌兵们心里窃喜,他们押送的是一位“红军大官”,邀功发财的机会让这伙敌兵得意忘形。躺在担架上的陈树湘师长,趁敌人一个疏忽,猛地侧身,用自己的手打开腹部伤口,掏出大肠,用尽全身力气绞断,壮烈牺牲在湖南道县的驷马桥畔。这伙敌人被眼前一幕震得目瞪口呆,他们残忍地割下烈士头颅,悬挂在长沙城门外示众,长沙民众无不恸情而悼这位赤胆忠心的红军烈士。

青山隐痛,绿水含泪。管理烈士故居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长沙老爹,他说陈师长出生在这里,这位“春伢子”是他们家乡福临镇的骄傲。

时光回到解放前,一位叫陈树春的小男孩出生在长沙县福临铺枫树湾村一普通贫民家庭。5岁时,母亲因病逝世,家道中落;9岁随父离乡谋生,到长沙市小吴门外种菜卖菜。有一次,小树春挑着一担菜在街上卖,正巧碰上了从清水塘出来买菜的毛泽东。见这么小的一个农家孩子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卖菜,毛泽东恻隐之心骤起,就多给了一把菜钱,而陈树春却坚持不要。身为中共湖南支部湘区委员会负责人的毛泽东当时无限感慨:多么善良诚实的农家子弟!

此后,小树春成了毛泽东家的客人,他常常把新鲜的瓜果蔬菜送到离小吴门不远的清水塘毛杨之家。杨开慧也十分喜爱这个从长沙县来的小老乡,闲时教他读书习字。毛泽东从闲聊中得知陈树春凄苦身世后,为小树春改名叫陈树湘,意为让春天发芽的树长成湘江边上一棵参天大树。“你以后就要为老百姓打天下,让老百姓不受欺负和压迫,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这位讲解陈树湘故事的长沙老爹爹满含热泪,说春伢子投身革命队伍后,又在滕代远和周以粟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普通一兵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战员,在血与火的战争中成为一名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红军英雄,牺牲时年仅29岁。大家纷纷走近这位骁勇善战的红军师长塑像前,鞠躬行礼,缅怀先烈为国尽忠的崇高品质。

步出烈士故居,福临镇沐浴在初冬和煦温馨的阳光下。不远处的影珠山巍然耸立天际,清澈如镜的麻林河在快乐流淌。天下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许许多多的烈士夙愿也已实现。

陈树湘烈士牺牲前没有子嗣,一位幸存战友的孙子“小小”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歌敬献给他的“陈爷爷”。洁白的石碑铭刻着后人对这位红军师长无尽的缅怀之情。陈树湘牺牲后,有无数像“小小”这样的孩子,他们络绎不绝来到烈士故居膽仰,来到烈士纪念广场感受“陈爷爷”崇高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