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青年作家王选讲述“最后一个村庄”的故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1年06月04日09:30
关键词:王选 村庄

《最后一个村庄》 王选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近日,“85后”作家王选新作《最后一个村庄》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新青年”书系之一。《最后一个村庄》用二十八个精彩纷呈的故事,讲述了西秦岭山脉中一个叫麦村的小村庄,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至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期间,一户户人家日渐在村子里消失的故事。同时,也,描绘出了39幅深刻、感人、哀婉的乡村群体众生相。在麦村,这二十多户人家,或因搬迁,或因事故,或因病亡,或因失踪等,陆续消逝以不同的方式最后弥散在了大地之上,只留下了一段回忆、一抔黄土、一片草木。

《最后一个村庄》赋富有地域特质,又有时代气息和宽阔视野,每一章都由西北小曲、山歌、秦腔等引出。作家徐则臣认为这部,作品看似每部分独立成篇,却又完整统一,有短篇架构,也有长篇气象。虽只书写了一个普通村庄的日常和黄昏,却是乡土大地上万千村庄的背影、横切面和断代史。整部作品故事独特,气韵饱满,缘事而发,雨打梧桐,散发出强烈的感染人心的力量,也展现了作者对乡村深刻的思考和彻骨的眷恋。

作家作者张楚则认为《最后一个村庄》打破了小说、散文和非虚构界限,为西秦岭山脉中的一个寂寂无名的村庄塑形立传。用冷峻克制、细腻深情的笔触,讲述了麦村四十年来的变迁,怀旧的情调、曲折的故事和全景式的记录,将一座村庄呈现给读者,它既是作家对故乡的缅怀,也是对乡土大地的纸上重建。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乡土大地是一棵树,万千村庄就是大树上结出的一颗颗果实,麦村只是其中之一。在时间的风沙里,麦村一天天脱水、干瘪、枯萎,直至零落成泥。麦村不是一个例外,她是一块痣,一片疤,一方胎记,她让我们无奈,让我们疼痛,让我们惦念,让我们思考。当我们被现代文明和都市生活征服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回望麦村,回望初心来路,回望故里山河,回望内心的栖息之所。于是,麦村,对我们重新认识今天的乡村,认识我们生活的意义,甚至在时代变迁的关键处如何,去振兴她、复活她,都有很强的参照价值。

在作家、学者梁鸿看来,近年来,王选一直在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疆域,无论之前的城中村,还是现在的西秦岭,这种构建充满是有意义的,也让我们人清晰地看到了他的写作理想和价值追求。而这部作品中,王选在回答“他们都去了哪儿”的同时,在一个个故人故事中,让我们寻到了根脉所系,也读懂了乡愁意味。

谈及王选的创作,作家秦岭则认为是“在泥瓦盆里发酵面粉”,这使他文学的麦田超出了同类型作家的地埂。他像一个年轻的老中医,抬手就能摸准乡村的脉动,打眼就能瞅准日子的症候。疏密有致的布局、大智若拙的语言和机巧多变的视角,彰显了文章的叙事智慧和别具一格的行文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