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扬帆高歌大湾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陈世旭  2021年06月03日07:55

夏日的阳光,张开翼羽,飞翔在天地之间。炽热的光芒,铿锵地照耀着生机勃勃的土地,所有的气息都透明而纯粹。

广州市东部,黄浦区,设立了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广州开发区,是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区域。40年前开拓的“开发大道”,是开发区的门面,60米宽的路面号称“广州第一路”。不到10年,大道已不堪重负。开发的步伐,远远超过人们当时的想象。

一条条新建的大路,宽度皆是“广州第一路”的数倍,坦荡而豪气,纵横交错。现代楼群如波澜壮阔的南海大潮,聚集起恢弘的节拍,一重重递进。远古的风,从历史深处缓缓而来,吹梦成今古。回忆与思维的旋律,在阳光和海风中起伏,激荡人心。

黄埔港,珠江黄金岸线和华南第一大港。通航中国沿海各大城市、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内河航运沿珠江上达东江、西江、北江;铁路、国道、公路贯穿全境,连接深港。

广州黄埔古时是华南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一口通商”的历史由此开始。风云百年,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又一次引领开放风气之先。

历史的精彩,常常在许多不经意的缝隙中。

1984年春夏的横滘河桥头,一群人在铺开的地图上,揭开了开发区建设的序幕。

吹沙填土刚刚完成,开发区开工。奠基石当晚沉下淤泥,顺着流沙漂走。两个月以后,因为建厂房挖地基,在离奠基点几十米外,这块奠基石重新出土,从而成为见证开发区历史开端的珍贵“文物”。

起初,广州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是荒滩上的唯一建筑。后来,购置了第一批办公桌、购买了第一台通勤车……开发区就在这一个个“第一”中拔地而起。为印制名片,开发区人几乎跑遍整个广州;为广揽人才,开发区面向全社会招聘;还没有正式奠基,阵容空前的经贸代表团就赴海外招商。这里引进的第一个外资项目,是一个加油站,建成投产时,广州市长亲自剪彩;引进的第一条生产线,连续几年成为全国十佳外商投资企业龙头。企业进入和产业引进,从初级开始逐步提升,从被动引进到主动选择,支柱产业渐次兴起。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学会与世界接轨,学会现代经济管理:制定规章,简政放权,打破机制僵化,培养涉外经济人才……年轻的创业者在食堂的饭桌边,在办公室和宿舍里,在上下班的通勤车上,或凝神思考,或高谈阔论,或激烈争辩……撞击出一个又一个思想火花。一条条对策建议,一篇篇研究报告,源源不断送到决策者的案头。往往头一天晚上的话题,第二天就在开发区决策会议上被列为议题,并付诸实施。而今,这些青年才俊大都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开发区建设的骨干。

广州开发区在多领域和重点环节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经开区条例;第一个推行土地有偿出让;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知识城“五区合一”管理模式;第一个引智引技引资模式;第一个“秒批”政务服务;第一个公开承诺政策限时兑现……如今,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领跑全国,企业办理各项行政许可,只进一扇门,只盖一个章,只走一个流程;知识产权改革领跑全国,形成国内知识产权要素最集聚、最全面、最高端的区域;政策创新与效率领跑全国,率先设立政策兑现窗口,“一口受理、一门办结、集成服务、承诺兑现、限时办结”。

进入新世纪,开发区攀上高峰,以超规模、爆发式的发展,融合到广州东部发展的大局。开发区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功能区、一个工业园区,而是和广州现代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城区。

随着大湾区创新源强势崛起,拥有中新、中欧、中以、中英、中德等国际合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等多重机遇叠加,黄埔创新动力源源不竭。自1998年倡导和承办首届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迈出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第一步,到2017年跨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黄浦区致力于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率先扛起区块链开路先锋大旗,积极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地,打响区块链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品牌。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黄埔港四大片区“四个出新出彩”,让广州老城在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市更新上焕发新的活力,进一步巩固了广州作为全球“显示之都”的战略地位。2020年广州开发区财税总收入超过1300亿元,GDP等五项指标居全国经开区之首。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黄埔区设立,37年过去,面积由最初的不足10公里扩展到近500公里。黄埔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长,因创新而强,闯出了一条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一条边是珠江,一条边是东江,一条边是横滘河,构成黄埔西区金三角,是广州开发区的出发地。今天,站在这里回顾历史,豪迈的心思盘亘蔚蓝海湾。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清点和继承。它们曾经是还将继续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开发区的灵魂和根。

南部中国浓郁的树木,像一行行凝练深沉的象形文字,叙说深远意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在飘忽的视线上起伏。放眼广州开发区内,牛山的牌坊古墓,合葬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殉国的千余官兵;香雪园静卧在萝岗岭上,冬梅似雪夏荔红,春华秋实各不同;百年归侨带回白鹤繁衍的家族,让茅岗鹤林成为黄埔兴旺的“风水”。

南岗庙头的扶胥,是古羊城的卫星。珠江航线前后分流,在此汇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奔入南海。“黄埔云樯”蔚为大观:浩浩江面船桅云集,远洋巨轮往来不绝,万吨级码头绵延相接,龙门吊望不到尽头。在已经绘就的蓝图上,将出现继珠江新城CBD之后,珠江东十公里黄金海岸线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试验区与临港经济区重叠的升级版的CBD。

广州开发区街心花园的主景石是两个翩翩起舞的少女,不锈钢绿岛上的“萌芽”破土而出,方钢围栏上的海鸥展翅腾飞。广州开发区区徽,三角形区标灵感源自开发区当时地图上的“金三角”,三角形抽象成巨轮的风帆,乘风出海,走向世界。

广州开发区,正高扬风帆,奋进在时代前沿。

(陈世旭,当代作家,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主要从事文学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等多种,其中《小镇上的将军》《惊涛》《马车》《镇长之死》等曾获全国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