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野心”与“正道”
来源文艺报 | 钟倩  2021年05月17日08:50
关键词:赵德发

济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从山岭到海洋——赵德发访谈录》揭示了赵德发的精神密码,以及他创作40年来“经山历海”的心路历程。“从山岭到海洋”,既是赵德发成长轨迹图,具有地理意义的追溯,也是他的精神全景图,具有精神层面的探究。从《通腿儿》成名,到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再到《人类世》《经山海》等,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他的精神脉络——以农民与土地为圆心,以时代发展与变迁为半径,不断探索用“大历史眼光”回望农村,书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心灵史诗。40年间,800万字,赵德发以文字放飞理想,可谓著作等身、成绩斐然。

一个人的文学创作,是单枪匹马投身精神战役,亦是孤注一掷“进窄门”与自己死磕。回望他的“经山历海”,出身莒南农村,14岁辍学在家,15岁偶然机会去小学教书,当了8年民办教师后才转为公办教师。当老师,进机关,做行政,无意中一本《山东文学》叩开了他的心门,毅然决然辞职,专注投身文学事业,进入山东大学作家班读书,他这一写就是40多年。似乎没有经历过退稿的作家是不完整的,赵德发也不例外,最初投稿的30万字小说“完璧归赵”,他愈挫愈勇,如大地荒原上行走的歌者,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经历四个阶段创作:准备不足,懵懵懂懂;略微开窍,方向不明;倾尽积累,描画土地;突然“出轨”,写经验之外。毫无疑问,所有的经验都是血与泪的挥洒,都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他历经“不自觉的经验写作、自觉的经验写作、自觉的经验写作之外”,得出“经验写作是小说的康庄大道”,既要追求作品异质化,也要追求审美陌生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小说史,而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野心,柳青用《创业史》书写精神史诗,路遥以《平凡的世界》奠定文坛地位,陈忠实把《白鹿原》视作垫棺作枕的著作,而赵德发以“农民三部曲”“立此存照”,隔空抛出一个“文学之问”,也是大地之问:我们如何参与中国农村或中国农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记得他在个人文集后记中如是写道,“自己的工作是怎样地于事无补。我在地上吟咏,吟歌,甚至吟啸,甚至丝毫改变不了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三部曲至少是一位“农民儿子”的深情长啸,一步三回头的精神回望与内心正道。

无论是“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还是“宗教三部曲”《双手合十》《乾道坤道》《君子梦》,以及《人类世》《经山海》,赵德发自始至终自带儒家底色和海洋气息,前者是因他吃传统文化的“奶”长大的,后者与他居住了30年的海滨城市日照的文化基因不无关联。所谓海洋气息,即浪漫色彩、勘探意识、创新精神。张炜评价《人类世》时这样说道,“近些年学者们在讲新儒学的现代性转化,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古老的儒家面对了很多新问题,要对接现代,要有更新和转化。但无论怎样它仍旧是入世的,是关怀重大事物的。从关心社会问题来讲,很少有谁比赵德发这部新作再迫切和再重大的了,他以新儒家的情怀,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文学发力。”对赵德发来说,他极力去做的是得道布道,超越自我。

那么,赵德发的“道”是什么?他的正道上接传统文化精神血统,下续现实主义文化品格,与鲁迅《阿Q正传》、巴金《家》、曹雪芹《红楼梦》、王安忆《长恨歌》、张炜《古船》、李洱《应物兄》等文化精神一脉相承,拥有某种内在关联。他的小说所做的也是担荷这种传承重任,借用访谈录中他多次强调的一段话说,“能够引起我最为持久、最为深沉的创作冲动,还是农民与土地,这是我的血质决定的。”他以大历史观为参照坐标,一边打破传统,一边平衡心灵,在打破与平衡之间赓续某种文化薪火。如小说主人公白吕的向往实践、慧昱的修行体悟、吴小蒿的吃苦淬炼,等等。当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他的真实内在镜像,映照出生命的悲欢与虚幻,也传递出“人生未完成”之修行的必须与虔诚。

回到吴小蒿,她之所以能够走上荧屏深受欢迎,正是源自赵德发的“野心”和“正道”,他塑造了一位新时代乡镇女干部的形象,讲述她放弃安逸环境,考入楷坡镇当副镇长,上任初碰钉子、吃白眼等,后来舍身忘我,把与村民打成一片视为自己的“挂心橛”,接二连三的细节引人情感共鸣,这些都是赵德发多年积累采撷而来的生活片段,因而接地气、沾露珠、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