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色故事“花开荧屏”
来源:文艺报 | 李秋红  2021年05月14日08:03
关键词:红色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时,近期一大批主题集中、表现多样的红色故事“花开荧屏”。这些影视作品生动记叙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我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上下求索、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在题材、结构、视角、形式等方面均有许多创新,涌现出不少精品佳作。

红色故事新的打开方式

近期涌现的这些红色影视作品摒弃了以往同类作品中曾出现过的说教式甚至假大空、单一化的叙述模式,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追求本心、敬畏历史。如5月4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以及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播出的《啊摇篮》,该剧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中央托儿所,养育保护革命后代的故事。

这部以延安保育院的建立、发展及变迁为结构线索的革命历史剧,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讲到新中国的建立,时间跨度9年。剧作将目光主要投注在保育员和年幼的革命后代们身上,视角独特新颖。剧中几位女性角色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思想性格迥异,但“一切为了孩子”的心却是相同的。毛泽东、刘伯承等革命领袖的红色血脉,为民族解放英勇牺牲的烈士遗孤、抗战将士的后代都交给了她们,她们用勇敢、毅力与包容完成了党中央交办的“革命保育事业”。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们也能透过电视剧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真相。1947年,国民党轰炸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指示托儿所随第一批中直机关撤退。途中,300多人、100多辆马车的队伍突遭敌人猛烈袭击,在保育员和护卫战士的殊死奋战、精心呵护下,全体孩子最终无一伤亡,跟随解放大军进入北京。开国大典那天,这些在延安保育院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站在广场上,眼噙泪花看着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故事的讲述跌宕起伏、颇具看点。

在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热播的近代革命历史剧《绝密使命》自播出以来,收视率持续“破1”并稳步提升,最高达1.560%,在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的收视成绩中表现亮眼。《绝密使命》围绕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展开,讲述当年我党在建立的一条长达3000公里的秘密红色交通线上传递情报、护送人员、运输物资,以及实现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苏区战略转移的故事。剧中,交通员们遇险不退、遇难不避、遇死不畏,一个个凛然正气的故事在生动的呈现中深深感染了观众。“自从选择了你,人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主题曲更是唱出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心声,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

《理想照耀中国》则采用每集30分钟的系列短剧形式,以“星星之火”的故事,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可歌可泣的群像;《百炼成钢》匠心独具,运用八大红色歌曲串联起八大单元的故事;《光荣与梦想》打造视听“燃点”和观众情感共鸣点,设计了别致的开头和结尾,如第一幕讲述1982年杨开慧烈士藏于故居的手稿被发现,以一首五言诗将观众带回风雨如晦的1919年,全剧最后,画面又从1954年国庆阅兵过渡到令中国人民热血沸腾的2019年国庆阅兵……这些新题材、新构想、新形式、新表现赋予红色影视剧崭新的活力、传播力与影响力。

塑造鲜活的群像

人物是电视剧的血肉与灵魂,为了贴近观众和塑造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许多剧作不约而同采取了群像式塑造人物的创作手法,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构筑了剧作的灵魂,透过他们折射中国共产党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历史。这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神奇的百年,也是苦难里铸就辉煌、挫折后奋起探索、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之百年。

《理想照耀中国》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及其熠熠闪光的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和引领中国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息的动人故事。该剧从具有现代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的艺术视角切入,虽是系列短剧,却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其中既有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也有培养了20多位世界冠军的中国女子柔道队男陪练刘磊磊这样藏在历史背后的无名英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胜利之“钥”,它不仅生长在一群先进知识分子心中,也深深根植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底。

《光荣与梦想》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时间跨度较大,纵贯自中共一大到抗美援朝30余年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剧中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超400人,主要人物也有几十人。剧中实力演员云集,共同塑造了风雨如磐中担负起救亡图存历史重任的人物群像,铺陈出一幅风云涌动的时代画卷。那些值得被纪念的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大时代故事,通过一个个饱满生动、立体感人的人物形象再次呈现。通过这些故事,观众能深刻感受并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担当。这些作品亦体现了创作者炙热的艺术追求,对生活深沉的思考与对历史、生命的无限敬畏。

寻求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综观近期播出的这些“红色”剧目,作品不仅表现出了卓然的艺术想象,而且创作者坚持还原历史,取材真实历史人物,亦彰显了追求客观历史性和艺术虚构性相统一的创作取向。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和提升变得更加惊心动魄,革命者的精神在故事的讲述中升华为一代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剧作中有谍战戏、战争戏、爱情戏,有千钧一发的惊险、绝处逢生的惊喜,也有妻离子散的悲伤、国破家亡的悲痛,有忠诚与背叛、投机与信仰,更有平凡与伟大、光荣与梦想。

艺术的真实是故事通往观众内心的一座桥梁,只有故事里的人物具有了真实可信的“人性”,观众才能透过荧屏看到自身,进而产生共情与共鸣。《啊摇篮》的主创走访了数十位在世的延安保育员,以及在延安保育院成长起来的革命后代及其家人,片尾呈现的采访特辑增加了该剧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沉浸感。作品《红船》则紧扣时代精神,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讲述了以毛泽东、李大钊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怀揣梦想、历经艰辛、排除万难建党的光辉历程。“红船精神”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伟大的革命理想信念,蕴含的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时代主题也唤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可见,红色文艺作品只要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历史观,尊重和还原历史并注重艺术加工的感染力,就能让广大观众衷心认同,情感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