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蒋寅:学古诗的门径
来源:文汇报 | 蒋寅  2021年05月13日07:36
关键词:蒋寅 古典文学

1986年夏,《古典文学知识》第三期刊登了我读硕士研究生时写的书评《读古诗的门径——读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送呈程千帆先生看,老师非常高兴,说今人讲古典诗词,没有能胜过沈祖棻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 “鉴赏热”最流行的时期,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唱首,各种文体各种类型的古典文学鉴赏辞典层出不穷,多由学界老辈先生担任主编,而主要作者则为中青年学者甚或研究生,我读博士研究生及毕业后若干年间,也曾为各种鉴赏辞典写过几十篇稿子。其间学习前辈的文字,揣摩名家的手笔,多少也有些收获,但真正服膺的仍然是沈祖棻先生的 《唐人七绝诗浅释》和 《宋词赏析》,觉得这两本书确实是当代讲析诗词最精细、最到位的。尤其是《浅释》一书,所选七绝基本上都是以前读过、耳熟能详的名篇,自以为读过便懂,等到看了沈先生的讲析,方知道过去并没完全读懂!

沈先生此书系据多年在大学讲授唐七绝诗的讲义编成,屡经修订,既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益以个人涵泳所得,可以说内容详赅,识见不凡。书名“浅释”,只是说讲得浅显,内容其实非常深入,已不单单是一本引导普通读者赏析唐人七绝的通俗读物,也可以说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对唐人七绝玩味之深、分析之细,尤其显示出女性的细腻,而文字的浅显优美,更具有雅俗共赏的品格。

此书的价值首先表现在富有独创性的编写体例。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无比丰富,如何最有效地揭示其美学价值,使读者充分汲取并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鉴赏能力,是个重要问题。沈先生抓住结构这一环(这里说的结构,包括构思和章法两方面的含义)来解析作品,无疑是棋高一着的,也与我国传统的评点方法一脉相承。更可贵的是,书中又“把入选的诗篇分成正文和附录两类,挑出了若干首作为正文,按时代先后排列,而把另外一些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可以与正文进行比较的作为附录,在分析时先正后附,连类而及” (引言)。而具体分析则从解剖结构入手,带修辞炼字着色等条贯说之,通过不同题材的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充分展现出唐人七绝艺术的绮丽多姿。同时,沈先生还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一些诗歌创作的规律性问题,给读者带来举一反三的启发和理论的提升。如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三诗的比较,揭示诗人的胸襟对其诗境界创造的决定作用;通过白居易等人一组王昭君诗的比较,说明诗人对社会认识的深度决定了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本质揭示的深浅程度;通过对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的比较,介绍了一种“用以对面设想和着笔的方法以深化主题”的手法;而通过对白居易和张仲素的《燕子楼》唱和诗的分析,则说明了有关唱和的一般原则。这些由分析具体的诗作引申出的文学知识,既通俗易懂又富于说服力,让读者从现象中得到理论的升华。这也是其他同类著作所不具备的一个优点。

沈先生本人就是造诣很深的杰出诗人,赋诗填词深得古人三昧,故而讲析作品也都精致入微、切实可取。比如讲韩翃《寒食》,说此诗首句点出时令地点,是泛写;次句是特写,二句一大景一小景状柳絮漫天飞舞的景象,“‘御柳’‘飞花’‘寒食’‘东风’都从‘春’字生出,而‘飞花’与‘柳斜’则由‘东风’贯穿起来,‘御柳’引出‘汉宫’,‘寒食’又是‘传蜡烛’的根据,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苦心经营,细针密线”。寥寥数语便切中肯綮,剖明诗意的脉络。

总之,《浅释》一书文浅思深,值得仔细玩索的地方很多。书前长达三十页的《引言》是一篇全面介绍七绝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的通论,其中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比如对杜甫七绝的评价,就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另有一些考证,无论对一般读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都不无参考价值。

七绝是古典诗歌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体,虽然篇幅短小,却具备了各种诗体的特点。通过对唐人七绝的阅读,可以因小见大、举一反三,进而掌握其他诗歌体裁的要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人七绝诗浅释》一书是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很好的入门之选,相信阅读它的朋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