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温燕霞《琵琶围》:暖人心扉的主题创作
来源:文艺报 | 胡平  2021年05月10日08:53

温燕霞的《琵琶围》是一部十分温馨的主题创作,以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取材独特,构思精致,叙事婉转,读来感人心曲。

琵琶围是座围屋,琵琶形状,坐落在赣南大山深处,围住了村落搬迁后最后留下的12户贫困人家。他们各有各的理由,成为攻坚大局中之“坚”。县上最后派两名工作干部去做他们的工作,于是在两人和12户之间开始了一段缓慢而逐渐深入的交集。请注意,这个情境的设置是相当别致和富有张力的,显示了作者手法的不俗。作品没有着重铺写扶贫工作的规模和投入,而是将情节集中于表达工作干部的善意和暖意,他们是真的为群众好,坦诚相许,用温暖去融化隔膜,以感情去改变现状。而小说的力量正在于指向人心,作者温燕霞借此将文学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

贫困与脱贫不是由简单的经济数字衡量,扶志比扶贫更为复杂和困难。小说结束时,12户人家都走向了富裕,但真正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精神上实现的蜕变,志得意满的状态和挡不住的奔向前景的脚步。前后过程的确需要一部长篇小说慢慢道来,而作者的写作正抓住了扶贫攻坚的核心主题。

作品中的两位工作干部,一男一女,级别不高,家里还缠着一堆麻烦事,但他们还是以大局为重,住进山寨,凭着良知和责任感援助了需要帮助的村民。作品的成功关键在于对这两个人物的塑造,能不能把他们写活,则是塑造的基础。我们看到,两人都是个性鲜明的,文化馆副馆长何劲华与人交往犹如“隔着厚木桶蒸水,慢热”,文化馆干部金彩凤擅于聊天,与人自来熟,两人都为人公正,凑到一起,成为佳配。他们不是没有缺点,何劲华容易感性用事,有时做出草率决定;金彩凤快人快语,急了也会发飙,间或惹来麻烦。可是正由于如此,两位主人公都使读者感到亲近可信。他们忍辱负重,想尽办法化解一家家贫困户的心结,建立彼此深厚友谊,帮助他们组织合作社,开展种植铁皮石斛、食用菌、香菇、黄豆,发展养鸡、竹编等生产项目,劳苦功高,感动了所有村民。而村民们始终不知,他们为做到这些耽误了多少自家的事情。何劲华妻子住院开刀,他无暇照顾,儿子又领回一个未婚女友,在卫生间里生出小孩,家里乱成一锅粥,单位里又有同事借他不在顶替了他的位置。金彩凤与丈夫早已离婚,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她上琵琶围扶贫后,老母生病卧床不起,女儿高考前夕早恋,影响学习,前夫对此不闻不问,而她又无暇顾及。他们也是普通人,遇到难事也可以要求组织帮扶照顾,但两人都觉得不好开口,尽力自己去克服不耽误工作。《琵琶围》没有营造高大上的语境,只是在静静书写呈现在普通人身上的光芒,但在普通读者读来,反而分外沁入心田。

琵琶围中最难做工作的是石浩财,作者对他的设计也别具一格。这是一个其他同类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角色,他致贫并非出于能力不足或遇到特殊困难。他曾在经商中小有业绩,但受到打击后一蹶不振,成为远近闻名的酒鬼和懒鬼,经常家暴妻子,还拿走了二哥娶媳妇的五万块现金,致使他夫妻离婚,家庭破裂,二哥的亲事泡汤,兄弟反目,自此变得更加潦倒。这是一个不多见的专意与工作队作对的人物,由于他有文化、想法、心计和社会经验,当他下决心以坚守贫困对抗一切时,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服和改变他。作者将他摆在何劲华们的面前,迫使主人公们使出浑身解数,与之周旋,在改造他的过程中尽显正能量的光泽。这个人物的设置成为全书的一个“眼”,通过他调动起小说中持续不断的戏剧性冲突,而他终于彻底心悦诚服于工作干部,洗心革面于未来,并开始发挥自己的能量造福于集体事业时,作品便自然达了高潮,这个高潮也显露出扶贫题材创作能够达到的新深度,属于温燕霞所揭示的深度。

小说利用赣南革命传统背景,穿插进哑伯、橘子婆等苏区老人的故事,使现实扶贫工作与当年红军为贫苦人打天下的初衷相接续,也是发人深省的。

还应该称道的是,作者并未将落后的山村描绘成完全封闭的世外飞地,那里仍然渗入有新时代的元素,甚至时尚色彩。贫困户们也拥有手机,顽固派石浩财熟稔直播,拥有自己的粉丝,曾数次借此挑起事端,这些写照带来了小说别样的现实感,增添了作品的新鲜趣味。当然,扶贫干部们也借助网络渠道开拓了新的业务,争取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小说中有一节写农民朱雪飞、许秀珍等人不愿讲理,胡搅蛮缠时,金彩凤终于忍无可忍,声色俱厉地予以训斥,被石浩财当场录像传到网上,引起舆情,造成干部们的紧张。但小说接着写道,绝大多数网民竟一致点赞了金彩凤,教育了朱雪飞、许秀珍等人,隔空帮助促进了扶贫工作。可见,作者完全熟悉当下农村,能够超越传统内容,刷新乡土文学的面貌。

主题创作也是一场难得的竞赛,较量着众多作家的创作实力。温燕霞的表现,无疑是很突出的,多少有些出人意表,也使人们对她的创作前途怀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