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洮湖》主编葛安荣:内外融合谋生存 坚守品位找位置 ——《洮湖》25年办刊之路与思考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葛安荣  2021年04月29日15:18

葛安荣,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江苏金坛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入鲁迅文学院进修。现系《洮湖》杂志主编。出版短篇小说集2部,中篇小说集1部,长篇小说6部。纪实文学作品多部(篇)。中、短篇小说《走出困局》《花木季节》《黑色无错》等多部作品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海外文摘》等刊物转载。短篇小说《风中的轮笛》获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都市漂流》《玫瑰村》《纸花》获江苏省第三届、第七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玫瑰村》被江苏省锡剧团改编成大型现代戏公演。《花木季节》《风中的轮笛》分别被翻译成韩文、英文推介。

文学内刊如何谋生存,如何在当地整体文化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考验着我们办文学内刊的勇气、智慧和才情。《洮湖》1997年创刊,25年正常出刊,规范出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办刊之路。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文学内刊只有先求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逐步彰显文学内刊的力量和品质。25年来,我们坚守文学品位,始终坚持内外融合,打开与地方整体文化事业融合的通道,实现了圈内向圈外、本地向外地的拓展和转化。

一、25年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负重前行,从文学季刊转型为双月刊,从本土走向全国,成为金坛文联工作的品牌,成为用文艺形式宣传与推介金坛的一扇窗口

文学内刊最紧缺的是经济支持。《洮湖》办刊之初,经费紧缺,许多有识之士和企业家朋友伸出了友谊之手,慷慨相助,文联驻会和非驻会的领导纷纷“找米下锅”。当时的编辑待遇薄,地点也变换了多次,办公条件很简陋,但大家的热情不受影响,不断以文学的形式为社会各界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洮湖》得到了金坛各级领导的赞扬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经济支持,办刊条件得以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自加压力,经过省市新闻出版部门同意,将《洮湖》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现在的《洮湖》办刊经费由金坛财政划拨,有4间约120平方米的办公室,编辑由文联人员和劳动派遣工组成,共六人。

我们认为,文学内刊不能关门办刊,常年选用本地作者稿件,这样于拓宽格局和视野无益,于是逐步确立了“本土、生活、文学”的办刊宗旨。一方面立足本土,另一方面强化文学,兼容外稿,扩大与外地文学创作的互动。25年来,我们除了大量编发本地作者的稿件,也接纳了来自全国各省市以及海外华人的稿件。我们坚持向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金坛人赠送杂志,让他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家乡建设与发展情况,感到格外亲切。外省市的读者、作者也感受到了金坛的“文学包容、文学发现、文学品质”,从而增加了对金坛的了解。

二、25年坚持纯文学办刊方向,坚持发现新人新作为宗旨,成为沟通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他们的精神家园

《洮湖》创刊25年来,始终坚守纯文学的方向,以发表质量高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洮湖》能把握办刊宗旨,始终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办刊25年来,年年顺利通过省市新闻出版部门的审核,还曾在江苏省先进文联表彰会以及江苏省作协举办的读书班上,多次介绍办好杂志的经验。

作为一本地方刊物,《洮湖》的立足点和定位明确:《洮湖》是文学大刊的补充,是作者登上大刊物前的“试验田” “苗圃”,他(她)们在《洮湖》起步、练笔,积蓄力量,增强了勇气和信心,然后向更高一级的文学刊物冲刺!有不少作者获得了成功。25年来,从《洮湖》走出不少作者,例如本土作家金文琴、老于头、李永兵、王宁婧等。不少作者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并加入了中国作协。13岁的中学生王宁婧在《洮湖》以头条位置发表小说处女作后,获得第二届“曹文轩文学奖·少年创作奖”,她也是唯一获得该奖项的江苏籍作家。后来,《洮湖》还推荐她去江苏青年作家班学习,持续关注她的学习与创作。

作为地方刊物,《洮湖》不搞“大杂烩”,也不搞“轮流发表”,而是按照自己的质量要求选稿、用稿。汶川大地震期间,我们联系了一位在德阳医院工作的护士,她每天从救灾现场用手机给《洮湖》发稿和图片。我们撤换了当期的稿件,在头条位置发表了这篇来自汶川的报告文学,引起了省内外读者、作家的关注。

25年来,《洮湖》的当家栏目“本土发现”,不断以小辑形式推出新人新作,一次发多篇,配以图片和创作谈,全力推介。25年来,《洮湖》首发的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天津文学》《雨花》《钟山》《散文选刊》《飞天》《青春》《时代文学》《钟山》以及《经济时报》《扬子晚报》等报刊采用。

作为文学内刊, 《洮湖》用包容的心态和视野关注基层作者,接纳基层作者。这些作者的作品暂时还不能为大刊物采用,投出去的稿件常常“泥牛入海无消息”,是另一种“弱势群体”。《洮湖》发挥着“二传手”的作用,一方面拾遗补缺,一方面鼓励和调动基层作者的创作积极性。25年来,《洮湖》以发现和关注青年作者为己任,但也特别重视中、老年作者,始终认真对待每位基层作者的来稿,不厚此薄彼,不分亲疏远近。

25年来,《洮湖》已形成了规范有序、正常运转的编校流程,从初审到终审,从校对到签发,从美术设计到版面安排,从印刷到分发,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编辑部同仁做到了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大家都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小内刊,不以小而忽略作品质量;本土刊物,不以“本土”而放弃对高雅品位的追求。

三、25年坚持以文学活动促创作,走向更广阔的生活。从十届《洮湖》文学奖到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从服务社会到互补双赢,成为金坛文艺创新的一个亮点

《洮湖》25年来,除了坚守正常出版程序外,还在开展活动上下功夫、做文章。

我们为具有一定创作潜力的作者举办作品讨论会;每年邀请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以及文学刊物的主编定期为作者授课;组织作者深入生活,走出去,拓宽创作视野,增加创作体验;加强与兄弟县市的文学刊物交流,互相学习。

我们设立了两年一届的《洮湖》文学奖,与有关企业和单位合办,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洮湖》文学奖已成为常设奖项,奖金逐届提高,从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十届《洮湖》文学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条件简洁而直率:凡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洮湖》杂志首发的原创作品,能够在省级以上的文学刊物发表,即可获奖。通过文学奖这样的形式,一方面激发基层作者的创作热情,调动创作优秀作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借助评奖平台,宣传《洮湖》,推介地方的文化事业。

作为一本地方文学内刊,《洮湖》不以“内”而得过且过,多次尝试举办有质量、有规模、有影响,留得下、记得住的活动。我们举办了首届长荡湖杯全国散文大赛,让更多的人关注金坛的母亲湖,其文学影响远远超越了散文大赛本身;举办的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不仅反映了《洮湖》对繁荣文学事业的态度,也反映了金坛人继往开来、为这座文化城市增添新色彩的气魄。2019年,《洮湖》被评为江苏省文学内刊20强单位,主编葛安获得江苏文学内刊十佳优秀编辑称号。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文学内刊展现的姿态和精神内核。走过25年的《洮湖》依然会坚持内外融合求生存,坚守品位找位置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文学内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