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兴舟《梦里 有几朵花儿在开》:告诉你散文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徐可  2021年04月27日22:36
关键词:王兴舟 散文

散文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是真。

散文之真,在于内容真实。内容真实,就是不编造,不虚构,基本事实要真实。当然这不是要求散文必须亦步亦趋地复述生活,那是新闻报道而不是文学创作。

散文之真,在于态度真诚。为人要真诚,为文同样如此。要敬畏文字,敬畏读者,用心写作,用真诚的态度写作,用真诚的态度对待读者。就像巴金先生说的,要“把心交给读者”。

散文之真,在于感情真挚。要带着真情写作,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虚情假意。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当然,这种真情实感要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要内敛、节制、引而不发。

总之,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感情是散文的灵魂。

近年来,关于散文的说法很多,关于散文的探索也很多。这是好事。但是,不管这说法那说法,不管怎么探索,散文的真实性原则不容动摇。散文的写法有很多种,但是无论怎么写都不能丢掉真实性这个原则。散文必须以真面目面对读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伪。在真实的前提下,才谈得到散文的创新。

捧读王兴舟的散文集《梦里 有几朵花儿在开》,给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一个“真”字。内容真实,态度真诚,感情真挚。在这一点上,王兴舟的头脑是很清楚、态度是很明确的:“这些写作的文字都是忠实于内心,皆为真情表白,实事记录,原始收藏。”(《太行风土小记》后记)

读王兴舟的散文,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这是古村的气息。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然而故乡的小山村却常在作者梦里浮现。关于故乡的种种情形已陌生了许多,但有一个地方却是作者特别怀念的,那就是村庙。作者曾经在这里度过五年的小学时光,在这里爬过树,演过戏,吃过野草莓,留下了许多回忆。(《村庙》)藏在山坳里的佛堂村,酷似福建南靖土楼,危岩深涧,奇花异草,风光独特,极尽雄伟和壮丽,蕴涵着美妙与禅意,古风古韵,古色古香,连门上挂的都是明清时代的铁制老锁,仿佛是被世人遗忘的角落。(《佛堂》)故乡是一个人的精神栖息地,无论离开多久,无论离开多远,它总在你心灵最深处,终生难忘。兴舟满怀深情回望故乡,书写故乡,他的文字勾起我们对故乡的回忆,尽管我们的故乡不同,但相同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这是大山的气味。王兴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用真诚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寺上是夹在太行山缝里的一个千年古村,“我们”在山里漫游,偶然才发现这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古村。村庄小而宁静,有几分古朴,几分典雅,又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仿佛现实版的世外桃源,而《寺上古事》则仿佛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喜欢大山,一有时间就在山里转悠,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让我们有幸欣赏到深山里的景致。书中这样的篇幅太多了,印象最深的是《林虑山记》。这篇散文从山势、山路、山居、山炊、山茶、山雨、喊山、山色等各个角度,把一座大山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全方位地领略了这座大山的无穷魅力。

当然,仅仅有真实的内容、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情感,还不足以成就一篇好散文。好的散文,需有足够的才华、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如果以更高的标准,还要有深邃的思想、高蹈的见识,达到“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董桥语)。王兴舟的散文,大多篇幅精短,语言凝练,冲淡平和,令人回味,有明清小品的味道。他的散文,多为千字文,短的只有寥寥数百言,小巧精致,就像山水小品一样。这在长文泛滥、以长为美的今天,不失为一个有力有益的修正。看得出,他的散文受中国古典散文影响很大。尤其是其语言,典雅精致,美而不俗,显示出较深的文言功底。他喜用短句,间以长句,长短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村之四周尽山,山耸如墙,村镶山隙,云影绕屋,缥缈若仙,天山竟成一色,山水共其绿色。有溪忽自巅来,潺潺而有其声,叮咚成韵,汩汩如歌,遇岩即成瀑,逢坑便是潭,水流四处,任意东西。”(《小碾村》)“恍恍然,时光不居, 回城早有些时日,飘飘然,久思成梦,忽觉我已久居山里,居草房,履草鞋,踏石路,捋云雾,俨然山人扮相,披蓑戴笠,荷锄牵牛,正踏着斜阳归来呢!”(《刁公岩记》) “村小如龛,镶在崖间,溪过崖下,人居崖上,四周山高如墙,争高直指,峰峦叠嶂。民房随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层次成景,墙高数丈,屋悬欲倾。满山是石,石皆为景,石砌的路肩、地围、街巷、阶梯、石磨、石碾,就别说石凳、石桌、石房、石楼了,逶迤相连,俨然古堡。”(《石大沟记》)这样的文字,在王兴舟的散文中比比皆是,让人品之再三,齿颊留香。正像他形容太行山山民说话那样:“语有节奏,话多和韵,低沉平缓,音轻调长,如诗如歌,宛若山谣小调。”(《太行寻巅记》)

王兴舟的散文,有正气、有才气、有灵气、接地气,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灵魂的熏陶。如同山间的野花一样,不要人夸好颜色,自有清气在人间。